做手工 可平静内心 人们常说,经常做做手工能开发大脑。最近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做手工不仅让人变聪明,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其功效不低于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 美国里士满大学神经学家凯丽·兰伯特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啮齿类动物肢体重复运动与大脑神经活跃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定时、规律投放食物的一组小鼠,体内与压力有关的激素水平较高;而另一组不断用爪子挖洞后才能获得食物的小鼠,该激素水平明显偏低,且大脑神经表现出了较大的活跃性。 早在十九世纪就曾有医生给那些被焦虑情绪困扰的女性开出“针织处方”。临床发现,通过做编织手工,她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大安抚。另一项曾发表在《英国职业治疗杂志》上的在线调查也显示,很多手工编织从业者认为编织得越多,越感到平静和快乐。 兰伯特博士解释称,重复的手部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行为疗法,可以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这种物质对于稳定情绪和控制抑郁很有帮助。她认为,在人们的双手忙碌起来的同时,内心也在与周遭的环境进行交流。 上大学 使人性格外向 上大学不仅有助增进学识,还可以改善性格。英国和澳大利亚一项联合研究发现,上大学使人们性格趋于外向、随和,大学毕业生比不上大学的人更擅长人际交往技巧。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对575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澳大利亚青少年生活进行了为期8年的跟踪观察。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读大学对受试者的非认知能力(如性格特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每多上一年大学,学生们即展现出更加外向、合群的特点。研究人员认为,并非专业学习让大学生的性格变好,而是大学生活本身所致。学生通过接触成百上千未曾谋面的同学、与教职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参加课外俱乐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过程习得交往技巧。 首席研究人员索尼娅说:“大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社交场景,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人格,为日后的职场和社会所受用。”她认为,上大学的年龄正好和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转变相重合,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进入大学学习,会促使孩子们随和宜人、尽心尽责、情绪稳定等优良品格定型。 孩子老盯着屏幕 或增糖尿病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每天玩电脑或看电视超过3个小时,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涉及4495名9岁至10岁儿童。研究发现,每天坐在屏幕前超过3小时的孩子,体重偏重,胰岛素抵抗较大,这意味着今后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此外,长时间坐在屏幕前的孩子,体内瘦素水平受影响,这种激素起着调节食欲的作用。研究人员综合考虑孩子们的活动量以后,得出的结论依然如此。英国《每日邮报》援引报告作者克莱尔·奈廷格尔的话报道:“我们的发现显示,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而言,减少看屏幕都可能有助降低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