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莆仙民俗文化大闹元宵
仙游18个乡镇325个村举办丰富多彩的“一村一品”元宵活动
【发布日期:2012-02-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国孟】
晚报仙游讯 连日来,“中国古典家具工艺之都”核心区的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6000多村民户户张灯结彩,家家高朋满座,并举办大型游灯、文化踩街等元宵活动喜迎龙年元宵节的到来。昨晚,在繁华气派的坝下村,浩浩荡荡的元宵游灯队伍中,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个独立的文化表演方阵,主题彩灯有“坝下木雕走向世界”、“普天同庆”、“欢度元宵”等,村民手擎的腾龙等花灯品种多样,大小各异,争奇斗艳,多为自编自织。在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精神焕发,信心十足地高举着灯架,开着彩车,敲着锣鼓、扭着秧歌,沿着公路宛如一条五彩缤纷的火龙在蜿蜒行进,沿路群众不断燃放的焰火、烟花和爆竹与璀璨的灯笼、彩车照亮了整个村庄,充分展现出坝下村群众展望未来,开创工艺新河的信心以及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目前全村工艺企业已有300多家,全村去年收入高达10多亿元,家家安居乐业,私家车多达300多部。”坝下村委会主任黄新年自豪地说:“作为古典家具的核心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元宵文化踩街活动,集民心、构和谐,共同推进坝下工艺集中区建设,希望坝下的工艺产业在龙年持续蒸蒸日上、红红火火,让坝下再创新的辉煌!” 
  在这元宵即将来临之际,仙游大地处处呈现红红火火闹元宵的欢腾景象,18个乡镇的325个村都举办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一村一品”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让一些独具莆仙民俗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大展身手,既乐坏了城乡百姓,又维系着浓浓的乡情。这不,在新近荣膺 “全国文明村”称号的紫泽村,上周,该村以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形式大闹元宵,村里的文艺能人纷纷亮相,鼓乐、广场舞、独唱、十音八乐等各种形式的节目精彩纷呈,村民们以独特的乡土文艺欢庆元宵佳节。
  据悉,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仙游城乡建设飞速发展,老百姓对文化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繁荣古老独特的莆仙文化,仙游县去年提出打造“九仙文化”品牌战略,该县宣传、文化部门围绕本地特色和优势,在挖掘、拓展仙游本地文化上不遗余力。目前,莆仙戏、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仙作”古典工艺家具技艺、度尾鼓吹乐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级的有仙游八乐、民间舞蹈“九莲灯”、正月初三祝寿等5项,还有国家级和省级的“仙作”民间工艺大师30余人。由此,仙游民俗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如工艺美术产业快速发展,因年创产值上百亿元的“仙作”一枝独秀而于去年底顺利通过“中国古典家具工艺之都”复评,仙游工艺产业园还列入首批六大省级创意产业重点园,且县里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鲤声剧团去年底首度走出国门在巴黎演出的《白兔记》获巴黎中国戏曲节最嘉传统剧目奖。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正是促进文化传承、展现仙游文化魅力的一个大平台。因此,在今年闹元宵中,县、乡、村三级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在吃元宵、“出游”的同时,要让莆仙戏、鼓吹乐、猜灯谜、跳棕轿等独特的仙游民俗文化在“一村一品”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大放异彩,充分展现仙游民俗活动的非凡风彩和深厚文化底蕴,以促使健康向上的氛围比往年更加浓厚耀眼。这不,自正月初五以来,农村传统民间艺术节目和农民自编自演的乡土文化节目争先粉墨登场,如经济发达的尾坂、貂峰等许多村建立了老人十声八乐队和女子钹鼓队、少年腰鼓队和车鼓队等,元宵期间在村头闹市倾情表演;而电影、莆仙戏演出更是部分先富村的固定“节目”,将一批新影片推向广大村民,还有鲤声剧团和几十支莆仙戏民间职业剧团,更是马不停蹄地在各村巡回演出。在仙游县枫亭镇,有900多年历史的元宵夜游灯活动已经热热闹闹地筹备,除了传统的姓氏灯、彩灯外,还精心准备了许多宣传“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等赋予了新时代特色内容的灯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