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沿着城厢区辖区内的福厦高速公路两侧,远远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中,经常会有一个个难看的“瘌疤头”窜入人们的视线,它们往往山体裸露或破损,实在是大煞风景。今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莆田)采访组实地调查采访期间,记者看到,这些“瘌疤头”基本上植上了新绿,山体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 环保世纪行(莆田)采访组一行日前来到灵川镇桂山村的山脚下,只见山上树林茂盛,郁郁葱葱;顺着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山中,山上花草密布,那些泛着绿意的爬山虎已经爬到了8米高处的陡坡。如果不是陪同的城厢区国土分局地矿股长郑鹏澈的提醒,我们看不出脚上所踩着的这片山地曾经是一个寸草不生的被废弃的采石场(即塘口)。据了解,从2004年以来,城厢区投资约150多万元,相继开展了高速公路两侧、国道两侧、沿铁沿路、环城两侧的塘口治理。全市福厦高速公路两旁“青山挂白”点42个塘口,城厢区有33个,占了总塘口数的80%,因此该区治理“青山挂白”的任务很重。 “‘青山挂白’点主要为废弃的采石场和滑坡基底等,基本上无土壤,立地条件比较恶劣。”据介绍,针对这种情况,该区在国土资源和水土办等部门的科学指导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以达到既能治理“青山挂白”,又能节省资金的目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向采坑回填土壤,在采石场设立挡土墙等,而植物措施主要是种植乔灌草藤来逐步恢复植被。在灵川镇采访的另一个点——云庄吉草自然村塘口,这也是城厢区治理高速公路两侧“青山挂白”的最后一个点,其面积达28000平方米,原先是一个年设计产量为10万立方的采矿场,自2009年开始停产。现场正在负责绿化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大塘口高低处落差约45米,所以分成5个阶层进行治理,采用爬山虎、蟛蜞菊等藤类上爬、下垂和中间挂的方法,底部主要种植台湾相思树等速生林作为屏障,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则种植香根草、百喜草等草类植物。记者发现,虽然乍看一片山地仍然是满目疮痍,但是近前仔细一瞧,已完成填土的地方每隔一平方米的距离就植上了小树苗,这些小树苗正在争先恐后地吐着嫩芽呢。也许两年或是更快的一段时间后,这里一定是一片苍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