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许多“留守儿童”从学校回到了各自的“家”里,和奶奶、外婆、姐姐或亲戚一起过年。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应怎样关心他们,让他们过个愉快的春节呢? 家长应尽可能回家过年,让“留守儿童”能享受到一份节日的温馨。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这让他们自身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问题。如焦虑紧张、不爱学习、迷恋网吧等。春节,正是家长给孩子补补亲情的好时机。因此,家长应克服一切困难,回家过年,与孩子聚餐,陪陪孩子,让他们快乐地享受节日的温馨。 同时,学校不能一放了事,要多与“留守儿童”联系、沟通,关心他们。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有的甚至过年了仍自己呆在家里,孤零零的。这对孩子的心理将产生极大影响,造成其心理内向、自卑、敏感,性格较脆弱等。另外一些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学校和老师在春节期间要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和他们多联系、多沟通,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思想“病结”,,让他们先从心理上走上正轨。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爱,更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社会应多关照他们。如计生部门可通过发动退休干部、教师,为他们开设免费兴趣特长班,让他们得到艺术的熏陶;“爱心妈妈”要及时地把“爱”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街道、社区以及村组应有意识地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让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春节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从而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