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学生作文“雷”倒老师
缘是“网络词语”惹的祸
【发布日期:2013-01-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依】

    “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万达。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万达玩,看起来像菜鸟的未来嫂子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这是实验小学陈老师在QQ中晒出的自己学生写的作文,500字的短文用了40多个网络词语。因为理解费力,陈老师幽默点评:你的作文“雷”倒老师,请按地球人的方式说话。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迅速传播,诸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织围脖”、“你out了”、“雷人”、“PK”、稀饭(喜欢)、打PP(打屁股)、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之类的网络语言通过学生的作文进入教师的视野,屡禁不止令人头疼,不少老师感慨:“语文老师竟然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了。可这样的网络用语究竟是“给力”,还是“雷人”?高频率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语言系统的完善?使用这种词汇是对是错?”

学生热用“网络语”

    “一见到偶(我),他居然使出了久已失传的KHBD(葵花宝典),偶(我)狂晕,kao(靠),外星人也用这种X3L(下三烂)的招数,晕死了,偶眼珠子都差点掉在了地上,WOWO(语气词)……”这是上林小学五年级学生林玮杰自创的小说《赛尔传奇》的一小段,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中,通篇充斥网络用语,但在同学中却很受欢迎,不少人追着他看续写。“不说看不懂,要说晕;不满叫靠,提意见叫拍砖,喜欢叫稀饭……这些都是最常用的网络热词。”林玮杰颇为自己的“学识渊博”而得意。他从3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并很快着了魔,特别喜欢打网络游戏和聊QQ,还自己创作了不少文章发到自己的QQ空间里,《赛尔传奇》就是其中一篇。
    一位学生家长说,上高二的儿子整天上网,他和同学打电话时,家长根本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觉得这些语言本身没有什么不好,只当娱乐就行,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说话,那肯定会乱套。”
    记者随后在市内几所重点中小学的贴吧里也发现,屏幕上密密麻麻几乎全是网络语言:“晕”、“倒”、“偶”、“东东”、“酱紫”、“灌水”、“恐龙”、“BF”、“RPWT”、“874”。一位资深网虫告诉记者,“晕”“倒”是指对方说的话有点不可思议,不能理解;“偶”是指我,“东东”即东西,“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恐龙”指的是丑女,“BF”则是英语男朋友的缩写,RPWT是“人品问题”的缩写,874则是表示对人不满时的打击等等。

 
 
学生:网络语时尚“给力”


    最近,张先生对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作业感到困惑。“他的作业中有一题是用“给”组词,他写的答案是"给力"。”张先生发现孩子在作文尤其是平时的日记中,“杯具”、“偶”等网络用语使用得非常频繁。张先生觉得这些网络用语不规范,担心孩子长期使用而不加引导会误入歧途,但他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却说大家都在用这些词。
    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中小学校的语文老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在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中网络用语使用得非常普遍,中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运用反而相对较少。老师们介绍,小学生使用这些词语,多属跟风和模仿,对于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他们并不是很在意;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则显得更主动一些,他们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和塑造人物。
    “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些热词的。网络语言多有意思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尚,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尤其是在网络世界里。”初一女生王蕊告诉记者,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与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的。
    一位网名“风之子”的小网民表示,他们讨厌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我们就是喜欢这种有意思的词汇,既好玩又显示个性。”

老师:要规范也要宽容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记者随后采访了市内几所中小学的老师。接受采访的老师都表示,这种语言在中小学生的口头表达中很常见,部分学生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而使用这种语言的作文也为数不少。青苗小学的林丽丽老师表示,别看有的学生平时写作文错别字很多,但一些热门的网络语言却记得很清楚,很少有错别字。孩子用网络词汇写作文,文章是要比平时来得活泼,但我们批阅起来很头疼。”逸夫实小的林老师也说,对于不文明的词,老师还能制止,而这些网络词汇,则让他们又“恨”又爱。日常听孩子们说说觉得挺有意思,而当这样的词汇被运用进作文、组词又该怎么评判呢?林老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勒个去”这个词可以说是调侃式的笑骂,就是个叹词,并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古代的“呜呼哀哉”,但在作文中使用则显得非常不雅。
    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热衷写很“雷人”的作文?老师们有一致的见解:“网络新词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个词,它的本身有意思,单单这点就很吸引孩子。还有就是孩子们喜欢追逐流行,爱模仿。”
    “我觉得,网络用语作为日常会话可以,但是写进作文就不好了。尤其是他们现在还处于学习期,语言章法还不扎实,语言系统还不完善,在这个时候就使用网络用语对他们今后语言的规范有害而无益。”城西小学的陈晓莹老师说,引导学生从“网络词汇”中走向规范的用语才是关键。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陈老师会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词语,并教学生用规范的书面语来表达同一意思。
    而一些中学老师则对网络用语走进学生作文的现象比较宽容。“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加入网络热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文中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叙事和塑造人物。但网络热词也有适用范围,不能使用泛滥,比如在应用文和说明文等比较严谨的文体中就不适用。”他们建议,学生要尽量少用网络热词,在考试中用网络热词,是一种冒险行为,容易因小失大。

网友:学生作文不该使用网络语言


    对中小学生的作文或书面表达中该不该使用网络语言这一问题,记者在一知名教育论坛里发贴征求看法,讨论者众多,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小青虫”: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语言形式,它体现了网络世界的交流特色,也仅仅适用于网络交流。从这个方面来讲,网络语言当然不能应用于中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之中。网络语言是一种自发的随意的网络交流语言,甚至可能是调侃或恶搞,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容易造成歧义,其中还可能夹杂着某些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中小学生写作文时用网络语言,必然会导致语言系统的紊乱。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的学习和提高阶段,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还不成熟,盲目地使用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会干扰其语言接收系统,破坏已有的语言体系,形成新的语言障碍。
    “传业解惑”:网络语言属于口头语言。作文检测的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应用,所以学生做作文时应该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使用词语、构造句子、表达思想。也许有些网络语言因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将被收入工具书,但在此之前是不应该作为正规的书面语言来看待和使用的。网络语言在中小学生的习作中出现,说明传统的汉语言正受着网络语言的强烈冲击。对此,每个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维护语言规范的责任,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和训练。
    “小魔仙”:网络语言对学生是一种误导,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大力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去学习运用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网络语言仅仅是个别网民为了小团体交流方便而编造出来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只有极少数的、个别的人能理解的语言,如果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多少不便与麻烦啊!
     “上善若水”:我是一个酷爱上网的中学语文教师,但网络给我的感觉是它有时候更像一个缺乏管理的市场。什么叫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是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既然如此,那就仅仅在网络上用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语文教师管不了也不必管。可作文使用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的语言。语文学习的一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规范地使用语言。既然这样,学生写作文就必须使用规范语言。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