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后,我市不少学校都召开了家长会,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表现、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是每名家长参加家长会的目的,但一些家长来电反映,有些学校的家长会从“交流会”变成了“推销会”,一些学校或“专家”利用时机向家长们推销各类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然后鼓动家长们购买。虽然都称是自愿购买,但还是让家长们很为难,有家长说,这种变味的“家长会”既浪费时间,又花费钱财,有关部门应当制止,以免愈演愈烈。 在农行上班的张女士说,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小班,本月初接到开家长会的通知后,她特地向单位请假去参加。本打算就“孩子入园后表现好不好?”“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好?”等问题,和老师细细交流。没想到一上午的家长会上,不仅有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到指定商店购买孩子的教学用具,还有一半时间被一名自称某教育机构的亲子专家所占用,对方先向家长们宣传自己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后,开始推销其宣传的全套教材和光盘,每套200多元,虽然老师并不插手交易,并称是自愿购买,但每位家长购买后对方都会把孩子的名字和班级登记起来。张女士表示当时非常反感幼儿园的这种行为,但为了不影响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印象,她只好掏钱买书。令家长们哭笑不得的是,老师称该教材上课用不着,要求家长自己辅导孩子阅读。 不仅是幼儿园,小学也经常出现类似现象,“我儿子上三年级,期中家长会时,也有专家向我们推荐了一套教育丛书。还有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家长会后免费给大家作“健康咨询”,明为咨询实为推销保健品,大家心知肚明却也不好反对。”另一家长陈先生称。他质疑,如果不是利益使然,学校或班主任会让“推销会”在家长会上公开上演,老师会卖力宣传吆喝吗?既然是辅导教材,就应该采取自愿购买的原则,怎么就成了必要的了,既增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学生家长王萌欣告诉记者,孩子今年上三年级,每次都有去开家长会,上一次因为有事没去,因担心错过会上传达的信息,就在群里询问其他家长会议情况,结果好多人都在批判有人在会上推销产品的事。王女士说,在学校开专家座谈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实际就是专家在推销产品。为此,她希望学校开这样的座谈会时,最好提前告诉家长,让家长决定是否去参加。否则,去了之后,家长有时会因为孩子或老师等原因,被迫买下一些没有多少作用的课外读物。 相关人士表示,有些家长会确实开始渐渐变味,由于幼教教材的选择权放开,往往由幼儿园说了算,各类幼教书商必定会纷纷找上门,借助老师的影响力进行推销,个中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