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我国小学辍学率有没有大幅度反弹?是否“回到十年前的水平”?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就我国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社会关切。11月23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小学入学率从2001年99.1%到2011年的99.8%,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状态。 电子学籍监控就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6年以后,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小学辍学率一直稳定控制在1%以内,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全国义务教育工作重点从普及转向巩固提高,因此教育部不再公布小学年度辍学率。 近年来,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在城镇化建设加快的背景下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规模也逐年增大,因此学生个体的流动情况难以及时掌握。2006年以前使用的辍学率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大规模流动因素,因此国家层面上的统计已经不再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正转向通过建立电子学籍系统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就学情况的监控。 进入新世纪的10多年以来,虽然辍学率随年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都没有高于1%的国家控制线,特别是近年来小学五年巩固率一直比较稳定。 农村3年级以下不寄宿 有观点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对此,教育部的这位负责人回应说,对于部分地方因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撤并导致学生辍学的情况,国家一直非常关注。教育部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0年印发文件,要求各地避免盲目撤并学校。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拟于近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专题部署,从明确保障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的政策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让农村学生能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同时将加快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立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与省级教育部门对接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动向的监管,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就学与流动情况。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指导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