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暑期实践 点亮青春
【发布日期:2012-07-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依 实习生 谢群】

    1997年以来,每年暑期,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就是中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的这个夏天,“三下乡”活动依然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山区,在沿海,在乡村……我市各乡镇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暑期实践队,他们带着各自的使命和责任走近社会,下到乡村,进入农家……去重新认识那个他们以为很熟悉的世界,利用自己的专业学识为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有闪光的精神和意志,他们是“90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一个星期的下乡实践是短暂的,但留给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让我们来听听他们“三下乡”的心声。

    林颖(福建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大一新生来说既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我们实践队共有15名队员,2名指导老师。7天的实践,我们立足医大的特色,深入妈祖故乡,到沿海做问卷调查,开展义诊活动,用知识造福村民,用爱心回馈社会。
    这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义诊活动。义诊前,我们挨家挨户向村民派送自制的生活小贴士,帮他们纠正一些日常生活的认识误区,并告知他们义诊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义诊那天,大家分工合作,量血压、送药品,讲解夏天常发病的防治。临走前老人们那一句“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的不舍和留恋,消除了我们一天的疲劳,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
    这次实践活动是我生命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受益颇丰。活动期间,大家互相关心着,学会如何关爱他人。义诊期间,村民们对我们的信赖让我觉得身为一名医学生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既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唯有学好医学才能为他们做得更多。             
    王秋宁(福建医科大学):短短几天的三下乡虽然已经结束,经历却是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了难得的酸甜苦辣,2天之内准备的那场晚会更是让我感受到大家团结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那种友情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尽管此前我们已经把晚会所有的筹备工作安排好,可就在晚会前一天发生了变化,很多的工作都要重新安排。记得那天晚上,凌晨2点还在写台词的学长、准备小品的同窗、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战友……白天的社会调查已经让大家筋疲力尽了,但每个人仍然顶着黑眼圈努力着。
    尽管当天晚会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但队友们仍一丝不苟地坚守岗位。那天,大家都顾不上吃饭,可一上台精神抖擞,或许,精神上的支撑已经驱赶了躯体上的饥饿吧,困难一一都被攻克了,看着老人和孩子们的笑脸,我们虽疲惫却开心地笑了:一切都值得了。
    谢玲珑(福建师范大学):我们所选的实践地是一个偏僻的乡村,当地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与大城市相比,老人,不能在子女的赡养下安享天伦,孩子,不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童年。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需要吸收大山之外的新鲜空气。当我们组来到这里的时候,老人们纷纷领着孩子前来报名,他们迫切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也打破了我以前狭隘的认识——“山区的人都很落后,不让孩子读书而去打工”。非但不是这样,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格外重视教育,孩子们也很热爱学习。村里只有一所小学,然而很多学生家住的离学校很远,上学要走很长的山路,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哪怕是在烈日炎炎的暑假。
    我们的队员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一天下来累得两腿发软、嗓子冒烟,有的同学哑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差点没把金嗓子当饭吃。
    山区的孩子很腼腆很可爱,他们有很多城里孩子所不及的优点——不怕吃苦和懂得感恩。这也是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地方。我们的义务支教,让很多孩子打心眼里感激。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姑娘,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给我们送来一大包自家摘的李子,作为老师,我们感到很欣慰。从她细小的手中接过礼品的时候,心头一阵阵酸楚油然而生,山区孩子就像这样时时刻刻在感动着我们。支教不只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我们人生课堂的一页书签。翻开这一页,就能翻开我们的这段缤纷的记忆。一路上,我们痛并快乐着,只为能给山区里孩子的成长带来些许帮助。
    周诚(福建师范大学):下乡一周时间,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是充满快乐的。当地农村的民风纯朴,农民朋友朴实、善良、勤劳。对我们充满了新奇,却总能给予我们热情接待和细心的帮助。我们坐过老乡家的木制的板凳,喝了老乡从深井挑回的水。村民们,对我们总是期望很高,希望我们能为他们解决更多问题,于是我们总是在倾听完他们的心声后,再提出我们的问题。在这几天里,我们走访了许多村庄,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我们并没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可用行动感染了他们,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将会成为我们一次深刻而又难忘的活动。
    当然,辛酸是存在了!在支教的过程中、在走访的过程中、在与老百姓朋友们交谈的过程中,不少感动涌上了我们服务团员的心头。然而,最大的辛酸却是来自于当地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一张张朴实的小脸蛋,教室简陋却整洁,桌椅破旧但整齐,在黑板槽的一边堆着好多粉笔头,在黑板的上方写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望着我们的眼神是那么的羡慕,似乎在盼望着象我们一样,有一天能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我们除了给他们送去一些书本和知识外,也无能为力改变当地教育的落后。
    林斌(集美大学):从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总体上来说,我认为是成功的。“成功”,不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奋发的我们经的住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时间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陈一心(集美大学):我们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今年也组织了40多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队到省内各实践基地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学业辅导、医疗卫生等实践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通过在一些企业的亲身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我们还在实践中接触了一些大学生村官,听他们讲述了如何从大学生成长为农村基层干部的心路历程。
    在这7天的社会调查工作中,我们走进过镇政府的大门,走进过个体经商户的店铺,走进过农民朋友的家里,走到田间地头,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践是辛苦的,但收获却是巨大的。
                ·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