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教育部:异地高考方案年内公布
【发布日期:2012-03-05】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郭少峰】

    晚报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鼓励各地尽快推进
    在有关异地高考的问题上,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袁贵仁强调,在参加高考的问题上,目前全国还做不到自由地选择到哪个地方去考试。
  与山东政策思路一致
    此前,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袁贵仁称,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到了最后时期。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
  高考移民不具备条件
    对于异地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积极推进,要有条件准入”。他解释说,参加高考毕竟有条件,“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个城市读书”。袁贵仁列举了异地高考条件:城市的承载能力,家长有条件,孩子也要有条件。“家长要在这里工作。高考移民是没有这些条件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却在这个地方考试,这是我们不同意的”。
    对于部分考生放弃高考参加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现象。袁贵仁说,现在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家庭有能力承受孩子到国外学习。袁贵仁补充说,他相信“大家最终会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是很优秀的。
        要防变相“高考移民
    山东“就地高考”政策出台后,有舆论表示此举将是把双刃剑,在解决务工人员子弟回家高考困难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变相的“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问题在我国不少省份由来已久。2005年,海南的“高考移民”人数多达9793人,以当年报名人数4.49万人计算,平均不到5名考生中,就有1名高考移民。此后,国家对“高考移民”实行严厉的铁腕政策,“高考移民”潮逐渐平息。
        解决高招资源分配不公
    其实,对“就地高考”大众最关心是否会抢占本地的教育资源。“就地高考”话题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全国人大代表周怀慷说:“各大学的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华复旦等一类院校,给山东、河南等省份不过几十个名额,却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学的招生名额应该按省区情况合理分配,分数线应该不要差距太远。周怀慷认为,教育资源应该保证在同一个区域基本均衡,差异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公平。他认为,相对合理的差异更能促使教育发展,教育资源的差距应该是一步步缩小,而各地也应该发展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