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参赛也得奖 交钱可出书
“敛财式”大奖砸晕学生和家长
【发布日期:2011-12-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依 丽冬】
NO1.没参赛的作文得大奖
“我儿子收到了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的获奖通知,交一些钱还可以出书,并拿到烫金的获奖证书,把他高兴的几天睡不着,可孩子从没有参加过这么高级别的大赛,不知道是真是假?”11月15日,家住三信花园的家长吴雅静向记者打来咨询电话。 随后,吴雅静把儿子的“获奖通知”送到报社让记者“鉴定”,只见 通知显示:“谢XX同学,您的习作《祖国母亲的生日》,主题鲜明,写作水平高,经我方组委会认真评选后,以较高水平在数千征文中脱颖而出,已入围新时代校园先锋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并拟收入《校园先锋文学》丛书正式发表。” 通知说明:“为保证该书顺利出版,请你于2012年1月1日前将180元专家评审费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统一帐号XXXXX寄给我们”。“该丛书将于2012年2月底出版,我们将免费寄样书6册,每册定价约30元,6册总价值180元。同时,您还将获赠‘校园先锋’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证书一本。如需要特等奖或一等奖的证书则加收每本80元的工本费。”…… 据了解,吴雅静的儿子小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爱好写作,经常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在晚报的“青草园”学生作文栏目也发表了不少文章,除了参加过市、区或学校组织的一些征文比赛外,从来没参加过省级或全国级别的作文比赛,更别说获奖了。而此篇“获奖”作文《祖国母亲的生日》是今年国庆期间发表于晚报《青草园》上的文章,此后被老师推荐到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网上,但并没有投稿参赛。小谢告诉记者,班里还有同学收到过类似的获奖通知,也有同学的家长交了钱,有的还真的拿到证书,还拿到学校炫耀了一番,让同学很是羡慕。自己很想得到“证书”和出版的书,希望妈妈赶快交钱。 没参赛也能获奖,而且还是全国性的。对此,吴女士也是一脸纳闷,本想花一点小钱鼓励一下孩子,但又担心上当受骗,损失一些钱不要紧,万一没收到证书反而会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决定求记者帮忙证实一下。 无独有偶,在记者把这事发到一教育论坛上后不久,很多家长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对于这种“天上掉陷饼”的好事,多数家长表示不会相信,还也有家长却抱着花小钱给孩子买个鼓励的心态交钱买奖。网友“月光宝盒”就给记者回贴,自己家上八年级的女儿上个月也收到一封由“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评委会”寄来的“获奖通知”,通知书上还写到,“你的作品将编入《中国青少年优秀作品选》”,但要想“让别人读你的书”, 得出钱购买,起步价是288元(共10册)。 更可笑的是,通知上所标明的获奖作文并不是女儿写的,一看就是骗局。“月光宝盒”说,被告知自己的作文获了国家大奖,还能编成书出版,学生基本上没法拒绝这些“荣誉”,这只能靠家长自己辨别了。
NO2.获奖是假,敛钱是真
记者认真查看了吴女士送来的获奖通知,只见上面除了两个主办单位“中国新世纪出版有限公司”和“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的大红公章外,只留下一个北京的联系电话和一个159开头的手机。 “获奖通知”还声称,这个大赛由中国作协协办,历经八届,由知名作家审评,作品选出后由先锋出版社正式出版。购买的出版物还分平装本和精装本,定价也不一样。 这些主办方到底是“何方神圣”?记者在企业网上搜索后并没有查到相关记录,而在北京市企业信用网和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查询结果也显示“此单位未在我局办理备案手续”。一个不存在的出版公司如何“正式出版”作品选?“大奖”又是怎么评出来的? 为探个究竟,记者按照获奖通知上的联系方式,以获奖学生家长的身份拨通了获奖通知上留下的区号为010的固定电话,以下是记者与一女接线员的大致通话内容: 记者:“我小孩收到你们的获奖通知,但他没有参加你们的大赛,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线员:“你小孩的文章肯定在一些报刊杂志或网上发表过吧” 。 记者:“是在我们当地的一些报纸上发表过,但没有参加比赛。” 接线员:“那可能是编辑或者读者推荐的。只要文章优秀,就可以参加我们的评选,我们每期评选都会收到几万篇的稿件,能获奖是少数,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得到获奖证书和出版的书后,对你孩子以后的升学评优很有好处,不但可以加分,对以后高考也有优势。” 记者:“你们是官方的吗?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这么高级别的赛事应该有一系列严格的评选公告,为什么在网上查不到你们的资料?” 接线员:“当然是官方的,我们和中国作协合办的,因为我们每年都有举办,大家都知道,不用对外也会有很多人投稿参加。” 记者:“我想要特等奖的证书,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接线员:“钱到帐后半个月内,如果急用,我们可以快件给你寄过去,但要加20元的快递费。” 记者:钱可以少交点吗? 接线员:这已经是最少的,有的城市我们的费用收的更高,但家长都很积极参与。你还是抓紧时间吧,如果名额满了就拿不到证书了。……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通知书留下的手机号,机主给出的说法是:“要什么级别的证书都可以定制。”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作协,一工作人员表示,经常有人利用他们的名义举办各类大赛,都是侵权或欺诈行为。他们并没有授权或参与过类似的学生作文评选大赛,提醒家长注意辨别真伪。
NO3.尴尬的奖项谁买单
此后,小谢的班主任林老师告诉记者,她从来没有向“小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推荐过学生的作文,也不知道有这样的赛事。“不过,为了让读者了解作者,一般报纸上发表学生的作文后面都往往会注明作者所在学校的班级和姓名。 骗子可能就是从报纸上寻找行骗‘目标’的。”林老师分析,这些发“获奖通知”的公司,平时专门关注全国各地的一些报刊、杂志,收集资料,一旦发现“目标”,就会根据作品后面附的作者资料,发来获奖通知或者入选通知。自己就发现有的学生得到“证书”后会拿给老师、同学看,以此为荣,考虑到学生的心里承受力,一般老师不会揭穿这样的骗局,只能一笑了之。 华侨中学的林国忠告诉记者,类似不参赛就得奖的情况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有的学生接到获奖通知后十分高兴,家长也不分青红皂白交钱了事,接下来就可能有三种结果:一,这类公司有刊号,具备出书的资格,收到一定数量的汇款后,他们有可能真的就将这些“获奖作品”结集成册,并将印刷的书籍邮寄过去。二,这类公司没刊号,不具备出书的资格,但这是家尚算有“良心”的公司,故在收到一定数量的汇款后,他们同样会将所谓的“获奖作品”印成内刊类的书。三,完全的骗子公司,收了钱也不印书,也不回复,家长交的钱彻底打了水漂。“不管是哪种情况,有一点应该肯定,所谓的小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比赛规则,没有正式评选,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式比赛,加上没有刊号,即使将所谓的得奖作品集结成册,这样的书也不太可能公开出版并在书店上架。” 对此如此尴尬的奖项,尽管知道了该“作文大奖”是个陷阱,但很多家长还是自欺欺人,交钱买证的事时有发生。获奖虽不是真的,却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家长林冰就这样认为,这些代表着嘉奖的荣誉既然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可以暂时假戏真做,以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写作热情。尤其是小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尚未形成,过早地把黑暗面告诉他,孩子会觉得社会很灰暗,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人甚至表示,几百元钱也不是什么大钱,如果能换来一本有小孩作品在内的书,到时候跟孩子别的证书摆在一起,择校、升学甚至高考时说不定更添砝码呢。 记者了解到,由各种大赛组委会寄来的“获奖通知”,无一例外都是寄到各个学校的——因为学和们发表作文,留下的资料最多就只有学校和班级。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还没有哪个学校或者哪个老师,对“这么高级别的大赛”以及“这么频繁的中奖率” 公开提出反对。一位老师私底下告诉记者,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就得准备很多材料,所以学校也是鼓励孩子多参加比赛和各种各样实践活动的,拿到的证书、获得的荣誉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学校没办法帮他们一一分辩真假。 |
一碗妈祖面 温暖一座城 市总工会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暖心活动
开放招商新模式 赋能发展新引擎
共沐妈祖情 扬帆海丝路
莆田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表彰先进 共话生命接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