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莫让“评价”成为“绑架”
【发布日期:2023-03-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卢瑶珈】
  人本来就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看清、改变自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几乎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暴露在别人的评价之中。我们更容易,也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为无形的“绑架”。
  看见朋友圈里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有人评价“傍大款的”。看见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度假美景照片,有人评价:“炫富”。看见朋友圈里公交车上不让座的上班族,有人评价“没有公德心”……多少人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时便妄加评价?多少人打着“评价他人生活”的旗号窥探乃至侵犯他人的隐私?结果是不知多少人为这种“评价”受到伤害,无辜遭受“道德绑架”。人们心中固有的成见是这种“评价”的心理动因,而互联网的“匿名”特性则成了这种“评价”的助推器,让唯恐天下不乱者得以肆无忌惮、任性妄为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乃至对他人人生妄加揣测,给被评价者带来困扰、痛苦。当被评价者为了减少、避免此种困扰、痛苦而不得不迎合评价者时,这样的“评价”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绑架”了吗?
  古有孔子的名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近有杨绛先生在作品中树立的典范。杨绛先生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回忆了“十年浩劫”里自己生活的改变。出人意料的是,她没有指责、批判那些曾迫害她的红卫兵们,非但不称他们为“披着狼皮的羊”,更反思如果是自己,是否也会做出此等疯狂行径。在《老王》中,她没有去猜测老王为何瞎了一只眼,也不去评价他的生活,而是捕捉到了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更为自己的“多吃多占”感到愧怍。她做到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仁义”的情怀中观察他人的生活之后将判断与评价留在心底,给他人以尊重,也给他人的生活留出自尊。
  因此,如何面对互联网里的一切,也许“思齐”“自省”是比“评价”更智慧的处理方式。没有尊重的“评价”,无异于“绑架”,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沉默。这沉默不代表漠不关心,也不代表袖手旁观,而是把解释、定义、演绎生活的权利,交回每个人的手里,只保留思考与体悟,而后思齐与自省。
  新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自由的生活空间和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尊重;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重新体会老子所说的“无为”之境界;在这个时代,我们更渴望他人久违的、智慧的沉默;在这个时代,我们奔走呼唤:莫让“评价”成为“绑架”。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