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大红的灯笼是年味;有人觉得,绚丽的烟花是年味;有人觉得,喜庆的对联是年味……我则不然,我觉得,柴火灶中飘出的香味才是年味。 腊月廿六做红团。做红团简单的来说分为三步:“包、印、蒸”。“包”指将馅用红色的面皮包起来,“印”指将包成的红团放在模具里压实成形。“蒸”是最让人期待的了。将红团放进蒸屉里,蒸屉放在柴火灶上。看着柴火灶里火焰熊熊地燃烧着,是最让我兴奋的事。没过一会儿,红团就蒸好了。掀开蒸屉,一缕缕青烟飘散出来,整个屋子里一下子充满了红团那沁人心脾的香味。我想,这或许就是年味吧! 农历二十七做豆腐。做豆腐可比做红团难多了。我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煮豆浆了。外婆把过滤好的豆浆倒进锅里,柴火灶里那熊熊火焰又要开始燃烧了。没过多久,一大锅香醇可口的豆浆就出炉了。尝一口,甜丝丝的,与城市里机器煮出来的豆浆相比,别有一番亲切的味道。我想,这或许就是年味吧! 除夕夜,柴火灶又开始忙碌了。各种食材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依次跳入了锅中,在柴火灶的加持下,由生变熟,屋里轮番飘散着蔬菜的清新、汤圆的香甜、海鲜的喷香。这种种农家食材虽不及山珍海味却自带山野气息的芳香和村民们的质朴与豪迈。我想,这或许就是年味吧! 虽没有城市的奢华,却有种原始的质朴,我喜欢这种年味,这种柴火灶里映出来的年味。
指导老师:蔡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