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品读夏虫
【发布日期:2022-09-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鲍安顺】
  看过一首新韵七律古诗,诗名很古怪:《吃刨冰感怀》。刨冰,有糖浆,鲜果味,也有炼乳香,还配有霜冰,盛在玉碗里,吃起来有幸福的感觉。在夏日,大啖刨冰,品味甘鲜,消解暑气,吃得让人乐不思蜀。那首新韵诗里写到了夏虫:“几时堪与夏虫说,今朝六月能飞雪!一碗在手已垂涎,不及工笔细细写。”那诗里的夏虫,是针对古诗经中的句子,而作反讽之意,六月能飞雪,是说盛在玉盏般透明玻璃杯中的美食,让人垂涎,味道甘美。
  准确说,那诗里的夏虫,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里所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井蛙坐井观天,自然不知海之浩瀚,就像没有经历冰雪的夏虫,无以知严寒料峭。其实人也一样,对见识浅陋的人,无法与他谈论大道理,那是对牛弹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的事情。然而我想,一杯刨冰在手,感觉显然不同,即使孤陋寡闻,即使坐井观天,心境也是坦然的,那惬意的享受,是一成不变的。我还想,那眼界受限,环境受约,心智受制,也并非就是“喻人囿于见闻”的绝对,平常的人有平常的生活,短浅无知,孤陋寡闻,也不是罪过,有时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无忧无虑,单纯快乐。
  明代诗人邓云霄,曾与好友韩孟郁夜坐论诗,诠叙夏虫古意时写出的五言排律中有一句:“夏虫妄语冰,航海唯占斗。勿失前哲规,而开后人咎。”此诗写得胆战心惊,诚惶诚恐,蔑视夏虫不知天寒地冻,指出航海时不能孤陋寡闻,要会观天象,知方向,看雨晴。诗里另一层意思说,古人所言皆不可犯,否则有失规矩,遭后人谴责谩骂。此诗,写有厌恶之态,也有敬畏之情。我感觉,那明代诗人,活得真累,写出的心境,完全没有现代“写诗小生”,写到夏虫与冰时,坦荡潇洒,那吃刨冰的诗,虽无古韵,却有新意。
  读过题名《人道》 的诗中有一句:“常思诸子语,不作夏虫吟。”诗的作者本意是谈做人处事要谨慎,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涉世之时,言谈举止一定要和睦,不能张扬,只有那些达到无为境界的人,那些博学鸿儒,他们的胸襟开阔,处世立言,才让我们敬仰。换句话说,慎言为上,要做一个成功之人,不可妄自菲薄,目光短浅。那诗意,说得有些道理,可是让我感觉,总有点束手束脚的做人意味,让我想到拾人牙慧的嫌疑,陈词滥调的乏味。
  《诗经·召南·草虫》中有一句:“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大意是说,草虫喓喓在鸣叫,蚱蜢四处在蹦跳,久未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不安宁。那夏虫的乱蹦乱叫,被形容成了见不不心上人的急切心情,写成了情诗之趣,也有着古人智慧中的雅趣,乐观幽默,让人发笑,又深思忧虑,心生不安。我想,天地感怀,与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一样的,要辩证地看,辩证地想,辩证地对待,辩证地思虑。
  “夏虫不可以语冰”,有人也说成“夏虫疑冰”“夏虫朝菌”。这不是篡改,而是一种意义上的延伸和扩张。更有趣的,有一首写节气的古诗:“谷雷春雨谷雷惊,夏满芒夏暑相连;秋霜黄花秋霜降,雪中傲梅雪中松。”有人作秀,把其中一句“夏满芒夏暑相连”拿掉了,让人填充补漏,要写夏虫,意思相近。一时间,在网上弄得不亦乐乎,那新写的诗句,答案五花八门,让人看得莫衷一是,五味杂陈。后来有位“带地气、知节气”的才子填了一句,“芒夏蝉鸣芒夏虫”,写得有古趣,也有古意,更有古韵和古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