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鸿雁传书,今在网路相遇。书信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浅浅淡去,但依旧是华夏千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情真意切的书信,传递着话语无法直接表达却更加含蓄深邃的含义。这里有历史选择,家国情怀,挥斥方遒;有缱倦情意,轻言细语,静水流深。如今,我们不仅保留着书信体这一文体,更要回归释放其内在的张力。 《见字如面》节目导演关正文在一次采访里曾说过,本来他想做读书节目,因为他觉得诺大的中国没有一档读书节目是非常丢人的事,但很快他就否决了做读书栏目的创意。直到他遇到一本英国书籍,上面满满是西方世界征集到的私人信件,因此他决定了,读信。是的,近些年的文化创意栏目中,相比《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等来看,读信是非常有特色的。 《见字如面》栏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而这本《动人的中国书信》依旧伴着栏目的第三季如期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透过那些原本私密的信件,来感受通信人之间传递的别样家国情怀吧。 家,是大爱之下的关心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武汉的上空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时任第四航空大队的飞行员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放弃了跳伞机会,选择了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牺牲时年仅21岁。因为“4·29空战”,陈怀民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第一位与敌机对撞的英雄。 他的妹妹陈天乐因此改名陈难。事后,她在敌机飞行员高桥宪一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家书,读罢便给高桥宪一的妻子美惠子写了封信。这封远跨重洋的信件,没有责备,没有怨恨,只有浓浓的大爱,只有深深的哀鸣,只有对和平的呼吁与向往。 信中写到:“我们的母亲,她只有感伤地仰望着无数的江水和惨淡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青春多情的你,片片的樱花,也会引动相思,你也许能够从悲惨的遭遇中,想想人类的命运吧?” 换位与共情,跨越地域的比对,不仅道出了牺牲带来的悲怆,道出了家庭的破裂,也道出了对战争残酷的控诉。正如信中所说,“任何国家若不能控制她的疯狂的侵略野心,这些悲剧是永不能休止的”“我们要使这两个国家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从侵略战争的悲惨命运里解放出来。” 捐躯赴国难,陈怀民做到了,他舍了小家顾了大家。然而,家的故事并不只有这些。梁启超在给爱徒徐志摩证婚后,去信孩子告知“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情”;李叔同在出家前,给日籍妻子诚子写下了“请吞下这苦酒”;李清照答谢綦崇礼时,道出了“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的心酸。如此种种,都在家书中表露无疑。 国,是宏大胸襟的绽放 2012年7月1日,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邀出席北京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典礼。面对曾经的老师、旧日同窗和众多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她寄语年轻人:“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是的,新中国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条件变了,时代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曾经的理想,在今天的有些年轻人眼中变成空想;曾经的奋斗有的被忘却,取代的是“拼爹”“打酱油”;曾经的游历天地间,变成了藏身互联网……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有些开始悄然改变。 改变是岁月带来的,时光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广博的见识,更加高的起点。时光也给我们带去了可以消磨浪漫与绚烂的琐碎,带去了可以消解万丈雄心的平庸世故,带去了令人沉迷浸淫的现实。 我们的国家,曾被称为东方睡狮。今天,我们要醒了,要走向复兴,靠的是青年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年轻人要有信仰,并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要害怕圆滑者说你不成熟、聪明人说你不明智,也不要试图模仿他人生活,毕竟这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应该常怀“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安身立命,选择理想,选择坚守,选择初心,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是家国繁荣的基石;只有把团结做好了,才是家国繁荣的力量;只有把百姓的事做好了,才是家国情最美的绽放。 情,是深深款款的感念 爱情是人世间最甜蜜的糖果,却也是最蚀骨的毒药。少年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的林觉民,有着对妻子的款款深情,两人互相扶持,感情至深。妻子陈意映婚后对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非常支持,并曾言“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在香港江滨楼写下《与妻书》后,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力尽被俘,不久从容就义,时年24岁。林觉民的牺牲,让陈意映一度欲轻生。在生下幼子后,终因悲伤过度于1913年病逝,年仅22岁。 “我非常爱你。正是因为爱你,才让我有了去面对死亡的勇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列强瓜分中国,战祸夺人性命,遍地血雨腥风,满街豺狼恶犬,为了能让中国的百姓过上称心如意的日子,必须有人选择牺牲。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是的,陈意映是多愁的、身体是羸弱的,如果觉民先去了,留下悲伤给她,觉民是不忍的。但是到了革命关键的时期,夫人已身怀六甲,觉民为了革命必然选择牺牲。大义面前,这份情依然存在,这份忧心至死不灭,化为文字,变成留在手帕上的绝笔。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有时情长在,不一定是相守相伴,更是交待与传承。爱,是深深款款的感念,是为对方的未来考虑。纸短情长,写不尽千言万语;穿越时空,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依然能感受得到。 怀,是直抵人心的温暖 理想是什么,是眼前的五光十色,还是脑海中的天马行空。1985年,化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向81岁高龄的巴金先生去信求助,因为他们正为彼时“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的社会现象所迷惑,希望能找到“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 “向钱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社会风气,它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由来已久。“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等俚语常常充斥耳畔,在金钱观前面,许多人变成了“迷途的羔羊”。有些人从追求利益,发展到贩假售假,到以权谋利、见利忘义……但这都是支流。 我们应该看到,丑恶不是社会的本质,而是局部的畸形。真正的理想信念才是同我们血脉相连的,如同海洋,如同大山,一滴污水、一粒杂质不能撼动自然、不能改变历史的洪流。拜金主义的逆潮不论如何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无法毁灭人类的理想。 身而为人,立足天地间,我们需要的是理想,需要的是怀揣梦想,需要的是坚持为追求理想而献身。要相信风再大、浪再高,只要站得稳、顶得住,必定不会被黄金潮冲倒。即使是到了现在,这样的观点也不过时。 所谓“天文地理、风俗人情,皆可入信”,从古至今的一封封书信,小爱和大国,情爱与生死,传递着无数值得让我们知道的真实。那些洋洋洒洒的豪迈之气,字字珠玑,那些催人落泪的中国故事,给人温暖的力量。这些正是我中华大国气派的具象表现,直抵人心深处,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