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何惧黄昏近 夕阳无限好
身处在这样幸福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当下的好光景,排除对死的恐惧,勇敢的伸出双臂,热烈的拥抱夕阳,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发布日期:2019-03-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2015年,对我们这个家、对母亲来说,绝对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由于父亲病重,母亲殚精竭虑,拖着病体,和妹妹一道,一刻不离的陪伴、护理着奄奄一息的父亲。本就身体不好的母亲严重透支,在送走父亲之后,母亲一病不起,风湿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等一起袭来。手不能动、腿不能抬、腰不能弯,头晕目眩,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妹妹的悉心照料。
  在发病的头一年里,母亲多次住院且频繁转院,从县而市而省,然而治疗效果甚微。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并不沮丧,有点中医知识的她,果断终止了继续住院,回到家里,自行调养。她放下了所有的烦恼和痛苦,开始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用母亲自己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夕阳的美好,淡化黄昏的忧伤。”
  从医院回到家中,母亲一方面自寻有关医书对症吃药,静心调养;一方面在妹妹的帮助下,积极锻炼,自我按摩……病魔在母亲钢铁般顽强的意志面前,终于灰溜溜低下了头,母亲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改善,身体各机能逐渐恢复活力。母亲的身体日渐好转,又开始了她那中断了几十年的写作。当我读到母亲写的随笔:《浅说夕阳无限好》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久违的熟悉的字体,娟秀工整、遒劲有力,笔划中透出生命的力量和智慧。你简直不敢相信,它会出自一位八十多岁,两年前手脚动弹不得的耄耋老人之手。
  是什么力量促成这一奇迹的出现,当我拜读了母亲近两千字的随笔,才理解了其中的奥妙,原来她靠的是两大法宝:一是读书,二是唱歌。母亲在随笔中写道:“我的人生轨迹很清晰、很平常、很简单。少小读书、成年后教书,老了体力差啦,闲的无聊了,又只好与书为伍。总之这一辈子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喜欢看小说。现在,正读着当代大文豪莫言的书,他的作品,现已出版发行了二十部,从去年下半年起到现在,我已阅读了六部,写了八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陪伴我颐养千年的还有“红歌”。年轻时酷爱音乐,喜欢唱歌,红色革命歌曲唱了许许多多,但没有记住一首完整的。现在翻出来老歌本又唱了起来。目前脱离了书本,也可唱出五十多首。看书、唱歌是锻炼身体绝妙的好办法,可以扩大视野、愉悦身心,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和效果。近两年来,我没有进过医院,关节比发病期间灵活多了,从前要请钟点工扶我出去散步。现在可独立行动了,老人们常犯的丢三落四的毛病比较少。”
  说到读书唱歌,就不得不说母亲的过去,她年轻时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学习尖子,初中毕业后,她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师范学校读书。优等生毕业,分配到小学当老师,语文、数学、音体美都教过。由于表现突出,参加工作第三年就被提拔当了小学校长,之后辗转多个中心小学校长。后调入中学,又被重用,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桃李满天下。由于她有音乐天赋,又有一副好嗓子,学校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都有她的节目。退休后,区教育系统老年文艺活动都会请她作指导。现在面对病魔缠身,当年的特长和爱好又被捡了起来,不但抵御了疾病,而且丰富了老年生活。
  除了两大嗜好是支撑母亲生命大厦挺立不倒外,还有就是儿女的陪伴和成长。给了她极大的宽慰和幸福!母亲在随笔中,谈起儿女的出息时,喜悦和自豪的心情跃然纸上。两儿一女,均已功成名就,母贵子贤,当长辈自然有光彩。尤其是谈到妹妹时,母亲就有说不尽的爱恋与感慨,称她是我们家的大功臣、父母的大孝女、事业上的女强人!她十二岁开始就参加工作,独立生活。最早在县剧团,再调入县图书馆,期间自学和进修大学图书馆课程,后来又调入区文化局。她是一个有传奇故事、不平凡的女人。
  母亲不仅深谙享受夕阳红的秘诀,更为难然可贵的事,她还做好了坦然面对生命夕阳西下、黄昏将近的思想准备。她极力推崇女作家、翻译家杨绛,汉语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永光这两位百岁老人,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做到生命不息工作学习不止。她的生活很达观,她说,自己曾经认真地年轻过,现在也要优雅地老去。人这一生,从咿呀学语,到最终落幕,既然不能避免,那就认真地关照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母亲是个独立豁达的人,从不要求孩子们围着自己转。在病重稍有缓解时,就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妹妹经常抱怨母亲不听话。每当此时,母亲总是淡然一笑说;“能做点事情,也是为了活动活动筋骨,不碍事”。妹妹退休后被留用,平时要上班,周日还要去进修学习,还参加了老年合唱团。母亲全力支持鼓励,有时妹妹外出交流演出、访问,一去就是几周,妹妹放心不下母亲,母亲总是安慰她:放宽心,我会照料好自己的。
  我多次和母亲交谈中,提及自己身在外地,不能在他身边尽孝,作为长子感到很是愧疚,表示一定会多抽时间来看看她时。她总是安慰我:“这里有你妹妹和弟弟照料,你就安心关照好自己的家,你们三代六口也很不容易,你把自己家操持好了就是对我最好的孝敬。”母亲的体恤让我们兄妹十分感动,我们一致认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向导,精神楷模!
  我想引述母亲在随笔中的最后一段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现在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切实保障了老人们的权益,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身处在这样幸福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当下的好光景,排除对死的恐惧,勇敢的伸出双臂,热烈的拥抱夕阳,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晚晚/文)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