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到了尾声,琢磨着你怎么着都该离开家了吧,年轻人也终于敢放心大胆地吐槽一番春节期间被催婚的糟心事儿了。
在与孩子过招的这些年里,爸妈深谙“魔高一尺、道就必须高一丈”的古人智慧,总能找到任何奇怪的切入点,对你进行无孔不入的环绕立体声催婚。
但一个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现实同样存在,那就是——并不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喜欢催婚的。
每当有小伙伴在网络上晒出自己开明的亲戚,都会引起一片或震惊、或羡慕嫉妒恨的柠檬精围观:
“你们前世都是积了什么德,才能摊上从不催婚的爸妈?”
对此,我们专门找了几位小伙伴聊了聊,看看他们的爸妈都是怎么想的。
当年追我的人可多了@秃头女孩 29岁 待业@刘德华的老婆 55岁 广场舞领舞
25年前,来自大城市的我妈,二话不说就跟着身无分文的我爸回了某四线老家。
然后凭借大波浪卷发、时髦的伞裙和在我奶奶口中“辣椒吃多了”的红唇,成了小县城里最靓的一枝花。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当她在全班围观中踩着掷地有声的高跟鞋踏进家长会的教室时,小学二年级的我简直想找个地缝钻下去。但如今看见她风韵犹存(我妈一定喜欢这个形容词)的样子,反而还挺自豪的——有几个同龄人能像她一样,不顾异样的眼光一“臭美”就是这么多年?又有几个从来不试图强行改变子女人生道路的家长呢?
我妈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时追过我的小伙子,比你见过的男人都多。”
前几天我说想赶紧和男朋友安顿下来算了,她还不屑一顾地“切”了声。嫌弃我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当然,这话是背着我爸说的,但希望我快乐潇洒的心情却是真的。
但愿自己也能活得这么“野”吧。
我家妹仔这么漂亮谁配得上@77 22岁 新媒体编辑@老谭 52岁 公务员
我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上铺室友,家里财产数不清几个零,反正就是能给有钱人发言bot投稿的那种。父母从来不催她谈恋爱,毕竟这家庭条件有啥可着急的。
好在我家老谭也不催。
他从没看上过我谈过的所有朋友,蜜汁自信地放言“谁都配不上最可爱的妹仔”(别怀疑,是我本人)。尤其是没30年前的自己长得帅的,更是免谈。
上次我看偶像剧开了个玩笑说自己也想嫁个霸道总裁,老谭语气明显不悦:“就你这饭量,我还养得起”;再上次有个亲戚非要介绍“小伙子家人特好,77去见见吧”。我正尴尬地不知道怎么回绝呢,就被老谭一眼就瞪回去了:“可咱们家的人更好啊”;回北京之前,妈妈试探性地交代了一句让我多和实习公司的小伙子聊聊天。这回老谭倒是没生气,而是默默地倒满了酒,叹了口气:
“妹啊,不是不希望你恋爱。老爸就是舍不得,你才这么小啊,不说了……”
我眼眶红了没敢让他们看见。
结婚这事儿我从没想过@五彩斑斓的黑 32岁 设计师@风中牡丹 53岁 美容院老板
如果说别人家是书香世家,我们家就是离婚世家。老姨结婚俩月,就因为被老姨夫家暴闹到了派出所,还住了院;我妈更是在怀孕8个月的时候,被我爸脚踏两只船。
出了月子他俩就离了,没上过学的妈妈硬是一边拉扯着我,一边回婆家寻求一切能谋生的出路。各种小生意都做过吧,幸好现在我们娘俩熬出头了。
看着妈妈受尽白眼的我,从高中开始,就直接和全家人坦白未来不想生孩子。
直到现在成了别人眼里的“老姑娘”,在上海一漂就是十年,全家人依然不太提结婚的事儿,顶多偶尔建议一句“有合适的就找找,没有就算了”。毕竟我家表哥表姐中就有俩丁克,就算催的话也没轮到我呢。
老妈不想让我真情错付,默默挡了好多来自周围同事邻居的好意:“我女儿不喜欢这个类型的,她喜欢刘昊然”。
说实在的吧,有时候也觉得她可能是“渣男PTSD”后遗症太严重,男人也没她想象的那么可怕。
可有一点教育我很感谢她,“可以不结婚,不可以没本事养活自己”。话听着老套,但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对女孩子而言,有一定基础了再去选择伴侣,这一点有多重要。
哭得这么惨,谁还舍得催@迷路的孩子 28岁 财务@知足常乐 55岁 家庭主妇
那一天,我站在窗口大喊“再逼自杀”,但还是被老妈的母爱攻势哄了下来(真的不是怕死)。
然后,2017年我相了8次亲。直到秋天,我妈暴走团的小姐妹介绍了一个事业有成、身高一米八、还浓眉大眼的家伙……全家都难以置信人家能看上本死宅。
尽管现在看来想给自己一棒槌,但年少无知的我还是愿者上钩了,然后开始了一段偶像剧都拍不出来的甜美恋爱。
……如果没有他另一位“女朋友”,在我们的订婚宴上打电话摊了牌。我发誓,这辈子伙食最好的日子就是老妈为了表示愧疚天天做10个菜的那一个月。但我实在没什么胃口吃了,30天瘦了20斤,眼睛红肿到同事以为我背着他们剌了个双眼皮。
自那以后,就没人逼着相亲了;就算有,只要我微微皱下眉头做出快哭了的状态,他们也就不敢了。
迈出第一步,这事儿就结了@Kitty Wong 30岁 策划经理@大老王 60岁 退休
我坚信,催婚的原因不是好事的亲戚,而是老头的虚荣心。
这场家族战争是从上个月大老王连续接到的两个电话开始的,一个告诉他老局长的孙子过满月,一个告诉他前下属的闺女要办回门宴。
当天晚上他就夺命连环call,东一句他得换老花镜了,西一句他老婆想我了。其实我知道他就是想让我回家结婚。
虽然摔了电话,但我也理解大老王担心被人比下去的那份心。毕竟在那种小城市,中老年人battle的唯一方式就是谁家大孙子长得胖。
在同事眼里已经是个雷厉风行的成功女性有什么用,在爸妈的老朋友们眼里我依然是那个脾气大到注定会孤苦一生的主儿。
和大老王冷战了这么多天,我心里也怵的慌。翻来覆去几个晚上没睡着觉之后,也不管面子重不重要了,就订了过年带二老外出旅游的机票。之前除了打钱,我从没带他们去过哪里玩。
在那片洁白的沙滩上,爸妈没有亲戚朋友的压力,我不用只知道盯着手机工作邮件。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婚姻问题上对彼此如此开诚布公。
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
绝大多数受催婚与反催婚困扰的中国家庭,面临的应该都是如此的僵局吧——两代人因为代沟和彼此的执念,难免对结婚生子的问题有着不同理解;人人都想化解这种隔阂,可面对矛盾,绝大多数人的解决办法也只停留在了冷战和回避。
前段时间看了个视频,视频记录了三名年轻单身女性的真实故事。和无数人的经历一样,她们在大城市独自打拼,被无止境的压力逼得喘不上气,甚至为了回避催婚,多年来都选择不回家过年。
她们为父母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不理解感到痛苦,却又为和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感到无奈。
一名工作在上海的企业高管,去年春节,她本想带着自己的外国男友回家,但因为父母无法接受,只好取消行程。
在广州打拼的杨洋,因为父母一直催促她回到家乡结婚生子而感到困扰,并且父母还给她定了一个6个月的期限。
单亲家庭的林妍是广州的一名电台DJ,专注工作的她,决定暂时保持单身,却不堪母亲不停打来的“催婚”电话。
就像生活中很多女性一样,与父母观念不同,却又逃避沟通,让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但是她们决心改变,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用长长的手写信将自己的状况和想法与父母分享,并邀请父母来到一个互相理解的“中间点”。直到双方都放下戒备、相遇“中途”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和父母达成和解比我们想象的容易的多。
人与人的不理解是无可避免的,更何况是很久不在一起生活,差了一辈的父母。可就算家乡与大城市之间相隔千里,我们与父母总能找到那个中间点。
毕竟逃避得到只是伤害,真正的改变在于正视自己、了解父母,寻找彼此间的中间点。只要勇敢地跨出沟通的第一步,拥有一个“不催婚”的爸妈就不是那么难。
最后,祝享受单身的你,能尊重内心、自由选择人生的方向,勇敢地向父母说出心中想法。
也祝向往陪伴的你,能在家人的祝福下昂首挺胸地、特别硬气地家人的祝福中在自己最爱的人结婚。
最重要的是,未来的美好希望就在眼前,而你要迈出改变的这第一步。
(大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