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让生命价值获得永恒
昨日,自愿捐献遗体的两位老人,在市红十字会人员的指导下,填下了申请表格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周晓露】

   

 

    “老吴,您们夫妇俩自愿捐赠遗体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很感动,祝您们健康长寿,生活快乐……”昨日下午,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明辉与赈济救护科科长蔡秀珠来到城东吴秋泉家拜访,并指导他们夫妇填写相关的申请表。
    4月11日,本报报道了年过六旬的老吴身体健康,家境殷实,其抛弃旧习俗、旧观念,不但志愿将来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给医学研究、教学解剖做一些帮助,还动员妻子也一起加入捐献遗体的行列。
    为了帮助老吴夫妇了解捐献遗体的相关程序,记者来到市红十字会。为此,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于当日下午带上相关表格,特地登门看望并感谢两老。“等一下,我去找一下眼镜。”值得一提的是,在填写《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及《志愿捐献器官申请登记表》前,老吴的爱人黄素金还特地戴上眼镜,在刘常务副会长和蔡科长的指导下,老吴夫妇认真地填写着表格,等数日后其出差在外地的儿子回来一签字,两老就算完成了一桩心愿。
    “老头子说,如今继房奴、孩奴后,‘坟’奴又成了一道枷锁套在人们身上。现在的8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要面对双方的父辈、祖父辈的至少六个墓地。”谈到人死后捐献遗体的好处时,黄阿姨精神矍铄:“人死如草灰,本来没什么用,能捐献遗体派上用场可比买墓地造坟浪费土地强多了。”“是啊!现在有的大城市一个墓位炒到20几万,人死了火葬后还要花一大笔钱去买自己的‘坟头’,这又何必呢?”老吴接过黄阿姨的话茬说道。
    “父母走后一切从简,直接进行遗体捐献。”当记者拨通老吴儿子小吴的电话时,他平静地告诉记者,其父母用最质朴的语言反复嘱咐,他们将遵从父母最初和最终的遗愿。
    据刘常务副会长介绍,目前,我市共有40人表达了捐献遗体的愿望并登记,其中16人还自愿申请,在自己去世后,将器官无偿捐献供医学研究或器官移植使用。“捐献遗体、器官不仅有助于医学科研,对倡导无私奉献、节省社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刘副会长还表示,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也因仅有一次而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遗体(器官)捐献者却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
    同时,市红十字会希望更多的人摒弃传统落后观念,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能够在离开人世以后,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也衷心希望捐献者家属能够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高尚行为,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