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莆田经济走上快车道
【发布日期:2012-04-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秋洪】

市工商局何铁舟局长走访了莆田市集友画框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申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认定的指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又是知识经济、商标品牌经济。商标作为商品的固有标志,是市场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更是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靓丽名片。目前,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已经演变成品牌的竞争。因此,只有拥有品牌,才会拥有市场和财富。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是推动莆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2012年,我市要“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争创1-2个国家级区域品牌、2个国家级品牌产品、30个省级品牌产品”,“大力支持鞋类、纺织、服装和食品等优势产品创建国际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出口。”“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4月26日,我们将迎来第1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如何进一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由“莆田制造”最终升华为“莆田创造”,更好地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为此,记者为此专访了市工商局商广科。
我市商标注册量较快增长
“商标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就是企业的名片,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无法做大做强。”一位企业家说道。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剑锋利器,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品牌决定了产品的定价。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脸面”的品牌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我市商标注册量较快增长,履盖产业领域持续扩大。 2011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进一步深化商标行政指导,全面做好商标的培育、扶持、推荐工作,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显著增长。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2438件,比2010年增长26%。 据市工商局商广科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商标申请量达4599件,居全省第四位;新增著名商标37件,著名商标总数达157件,比2010年增长31%;新增莆田市知名商标43件,知名商标总数达207件,比2010年增长26%;商标国际注册量达200多件,其中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7件。2011年7月11日,我市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选活动,经过严格的推荐、摘选、审核,最后确定了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莆田市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自主品牌,意味着企业差异化战略取得成效,企业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品牌经济对整个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带动了区域优势产业发展。 “度尾文旦柚”“莆田枇杷”“兴化桂圆”和“南日鲍”等5件商标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如度尾文旦柚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万亩,产量2.5万吨,2005年度尾文旦柚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品牌打响了,在价格上也创下新高,零售价从每公斤2.2元上涨至4.3元,产值超亿元,当地农民人均文旦柚收入达3000多元。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我市18个乡镇建设3万多亩蔬菜基地,带动4000多农户参与经营,蔬菜收购加工后统一使用该公司注册的“闽中”商标包装销往国内外,每年为农民创收1亿元。目前全市已发展自主商标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有42家,年总产值达75亿元,带动种养基地20万多亩,帮助6万多农户年创收入2.5亿多元。
商标品牌发展后劲不足
“商标是品牌的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力的体现,也是全社会创业能力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经过近几年发努力,我市近年来商标品牌战略虽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与泉州等周边较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面临后劲不足,类别单一、服务商标、国际商标偏少等问题。 市工商局商广科郑志阳科长说,我市商标品牌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注册商标总量偏少,直接制约了商标品牌的发展空间。全市目前仅有注册商标12438件,且其中有5900多件是自然人注册。平均每2家企业只有1件注册商标,这与我市近年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而另一方面,我市驰著名商标数量偏少,拥有13件驰名商标,占全省6.25%;著名商标有157件,占全省5.67%,比例偏少,驰名品牌发展后劲将受到影响。全市国际注册商标仅200多件,很多出口大户主要从事为国外厂家定牌加工,没有品牌附加值,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 在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中,大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得不足。在十大产业集群中,我市的鞋革、服装、电子等支柱产业虽然产值较大,但大部分还是以定牌加工为主,扮演“打工仔”的角色。莆田号称“鞋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自主品牌建设的投入,品牌经营能力和竞争力不强。 困难不仅仅如此,一些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经营者没有科学认识商标品牌的作用和价值,没有认识到商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注册商标只当是为了取得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违法“傍名牌”、假冒侵权和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时有发生。 郑志阳科长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一些企业甚至出现商标闲置现象,有的企业热衷于贴牌加工,自己注册的商标却束之高阁,浪费了商标资源。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只注重产品宣传,而忽视商标品牌宣传。 市工商局商广科的工作人员介绍,部分鞋服企业对创牌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创立品牌投入大,风险高,就安于现状,虽然技术过硬,仍贴牌加工,赚取少许的加工费;甚至少数企业仿冒他人品牌,赚取暴利,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了创牌者的积极性,并对莆田产品的行业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未来谋划】 打造特色产业城市品牌
莆田要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立足当前商标发展现状,全力以赴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莆田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商标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产业甚至一个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培育品牌的过程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做精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过程,更是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过程。莆田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低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在我市制鞋产业中,我们的产品质量甚至超过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但销售价格却相去甚远。要突破这一困境,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最大限度地将真金白银留下,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商标品牌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商标品牌的培育、发展、保护、扶持等方方面面。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举办商标与企业竞争力、商标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扶持创意水平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的龙头广告企业对接商标战略的实施,按类别集中进行群体性、专题性商标宣传展示,强化商标文化形象的策划与传播,有效提升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对服务业商标注册的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企业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意识,营造创标创牌社会氛围。 当前,莆田经济不太发达,企业经营品牌的意识和能力很有限,政府必须担负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推手。积极拓展优势产业商标品牌资源,加快推进纺织鞋服、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与品牌有效深度融合,促使各种生产要素聚合倍增效应,大幅度提高区域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关方面要支持驰著名商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途径进行传统产业商标品牌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聚集。加大行业内知名度高、品牌成熟的大企业招引力度,将他们的品牌优势与莆田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产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借船出海”培育自己的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 更加重视品牌战略在城市建设、文化教育、旅游、人文环境、餐饮、会展等等服务业方面的渗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政府应依托商标协会及行业协会成立有关原产地特色品牌保护和运作的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优势资源,促进特色产业向集团化、产业化模式转变。鼓励具有我市人文特征和特殊加工工序的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以个体品牌扩张带动整个产业和区域品牌的活跃。培育特色产业集体品牌,对古典家具、珠宝、木雕工艺、妈祖文化旅游等未申请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产业尽快组织申报,充分挖掘和发挥“仙作”、“北高”等地方特色商标资源。 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开放有序的商标保护环境。加大对驰、著、知名商标和原产地证明商标、涉外商标等分类别分层次的指导、培育和扶持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商标品牌市场价值。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和注册商标,强化企业创立自主商标意识,提升商标运用和应对竞争的能力。积极推进我市商标国际注册,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筑牢防疟健康屏障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