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传统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上山祭祖。近年来,我市各有关部门极力宣传“文明过清明”,引导市民移风易俗,采用文明的方式纪念先人。在一些公墓陵区,鲜花缅怀、植树留念的清明新风渐渐被市民所接受。然而在一些农村地方,传统的清明陋习仍然存在,不仅留下诸多火灾隐患,也不利于保护环境。 4月3日,记者在仙游一处叫“万岁山”的山头看到,早上10点左右,不少村民已陆续上山;11点左右,村民们开始祭祀活动,山腰里不少墓地燃起了纸钱,鞭炮声此起彼伏;12点左右,山脚下一处坟墓附近的草丛突然燃起大火,并迅速向周边蔓延,顿时狼烟四起,山上正在扫墓的村民急忙往山下撤离。好在当时风势不大,不久大火熄灭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据当地的一位村民介绍,近年来,我市殡葬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遗体火化已经被村民所接受。但是由于乡村一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仍然滞后,骨灰二重葬的现象还是很突出。根据有关规定,骨灰墓穴的面积不得超过2平方米,但记者了解到,大多数骨灰二重葬的墓穴都超过了2平方米。骨灰二重葬不仅有违殡葬改革的初衷,而且对环境依然造成破坏,对土地资源依然造成浪费。该村民指着远处的半山腰说,公益性骨灰堂如果不加紧选址建设,骨灰二重葬墓地只会越来越多,到时想建骨灰堂都没有合适的地方了。由于骨灰二重葬墓地都比较分散,现在山上的农田也被抛荒了,杂草丛生,春季风干物燥,清明节扫墓烧纸钱放鞭炮很容易引发山林火灾,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另据了解,我市已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楼(堂)的建设力度。为提高火化区内公益性公墓、骨灰楼(堂)的覆盖率,解决好骨灰安放问题,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我市对公益性公墓、骨灰楼(堂)建设资金问题,主要采取“四一点”办法筹集资金建设(即村里自筹一点,在外乡亲捐助一点,殡仪馆资助一点,各级财政补助一点)。根据部署,我市财政对每座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楼(堂)给予适当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