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北高镇:从受“白魔”危害到靠“黄金”富家
【发布日期:2011-12-22】 【来源:】 【阅读:449次】【作者:许秋洪 孙卫锋】
位于兴化湾畔的北高镇,曾因大批青壮年吸贩毒而出名,被福建省禁毒委列为“禁毒重点整治单位”。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昔日深受“白魔”危害的北高镇,如今已改头换面,靠“黄金”富家。 记者看到,北高镇埕头村不足300米的街道两侧,前门店后厂坊式的大小金银饰店鳞次栉比,不时传出小锤子“叮叮当当”的击打声。在“美兰银饰”店,店主郑国武刚接完江苏一客商的电话,忙里偷闲坐在板椅前泡起功夫茶。 两年前,37岁的郑国武在亲友的资助下开了这家店,主营批发手链手镯等银饰。郑国武说:“我就近从镇上取货,再批发给江苏客商。现在每月平均交易额达300万元,每年赢利也在百万元。金银饰帮我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令人很难想象的是,这么“金碧辉煌”的北高镇在十年前却是有名的穷渔村,吸贩毒现象严重。 北高镇地少人稠,上世纪90年代人均年收入不过千元,经济相对落后。一批青壮年在外出谋生中,受不法分子的蛊惑从事吸贩毒,被实施强制戒毒、劳教甚至判刑的约有40人。2001年,北高镇被福建省禁毒委列为“禁毒重点整治单位”,其中冲沁村毒情尤为突出。 顶着“毒品村”帽子的冲沁村两委痛定思痛,会同北高边防派出所开展群众性禁毒宣传。村妇女主任张建枝还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村“妇女禁毒队”队长。 5年来,她在边防民警的组织引导下,带领队员自编禁毒小戏定期排演,发人深省的案例既入心又入脑,这几年村里再无新增吸毒人员。 要想彻除毒害,必先摘掉穷帽。北高镇一些地方有金银饰收购和加工的传统优势,于是北高镇就主打“金”字品牌,引导农民开金银饰店。冲沁村村支书张国友带领村干部先行先试,单单黄金年交易营业额就达3亿元。鼓足腰包的村干部还不忘帮扶受毒害的群众。青年张雷(化名)贩毒被判刑8年,出狱后村干部主动帮助他,给他提供开店的本金。 据统计,目前北高镇冲沁村就有约1000人在外从事金银生意,北高镇各类金银饰店遍布全国各地。脱离毒害的群众一方面走出去,在全国各地以加盟店的形式经营金银饰;同时另一批群众留下来,以打造具有本土自身特色的品牌,形成了全国有名的“金银饰加工之乡”。 |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荔城区西天尾镇:以“演”促防 以“练”备战
我市“五一”人气满满 假期玩法上新 文化旅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