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大学毕业生进入求职热季。2014年全国将有727万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媒体高呼“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一年比一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该如何寻找就业出路?又该如何走出招聘会上期望向左现实向右的“就业尴尬”?专家建议,家长以及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从基层做起,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只有眼界放宽,大学生的就业路就在脚下。
数据一:727万人 : 28万人
2014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24.8万人,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此前召开的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透露,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两个数据都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数据二:2万人:10693个岗位
11月20日,2014年大中专毕业生首场大型公益性专场招聘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在福州举办,入场参会毕业生超过2万人,提供需求岗位10693个。12月6日,我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广场举行2014届毕业生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本次供需见面会共吸引2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5000多个,近千名毕业生入场求职。毕业生可选择岗位比为1:6。 但记者在多次的招聘会采访中发现,尽管每次招聘会给毕业生可选择的岗位众多,但在职位和薪酬不甚满意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还是选择观望,签约率并不算高,更多的求职考陷入期望向左现实向右的就业怪圈。
数据三:80场 : 24.8万人
根据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毕业生就业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11月下旬开始,以2014届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搭建网络和现场供需对接平台,为即将毕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计划80场,服务全省24万多人的毕业生,其中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专场招聘会22场,大型校园招聘会58场。仅11月份,我省就将有各高校校园招聘会及全省性的专场招聘会超20场次,逾20万人次的求职者参加。
出路一:基层就业
今年3月,莆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林伟报名了2013年省级“三支一扶”选拔,并顺利被派遣至埭头镇石城初级中学,相比同学一味青睐大城市中高职高薪的就业要求,赶场似地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林伟的选择显得低调许多,但也从容不少,他说,今年全省“三支一扶”招募中有5498名报名,但只选拔了475名毕业生,这说明自己还是幸运的,也不要担心即将到来的“求职慌”,还可以在服务期满后享受到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及考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了解,每年像林伟这样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奔赴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知识和青春。
解读: 1.什么是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包括哪些? (1)各地要根据统筹城乡经济和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服务岗位,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教育培训、人员流动、资金支持等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基层岗位工作。 (2)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3)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4)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5)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地)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应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6)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或加分。
今年春节刚过,即将从莆田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陈晓敏没有随大流加入求职大军,而是和同学一起在市区内创办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日为成人培训英语口语,周末进行中小学生的英语辅导,经过近一年的积累,目前她的生源稳定,收入可观,还聘请了两位同学一起加入工作室一起创业,她告诉记者,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可以,明年还将在仙游开一家分支机构。 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每年都有一批批刚踏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学习创业,不仅实现了创业自己的梦想,而且带动更多人就业。2012年,莆田学院外语系09商务王静辉,魏飞联合创立的潮人网络文化传播工作室,该项目的主营收入来源为商家返利,中介服务费,及网站广告费,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福建YBC创业扶持项目初审。肖振峰是莆田学院05商务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现已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总经理,主营自主品牌T-TRAVEL户外鞋服及相关产品,目前他的公司有员工20多名,年销售额逾百万。 以上创业案例源于近年来在上级就业政策的引导,以及莆田学院出台《莆田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莆田学院通过举办SIBY、SYB创业培训班、让学生参加海西青年创业大讲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实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项目,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解读: 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⑴税收优惠: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⑵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6)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出路三:先就业后择业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虽然各类各级招聘会层出不穷,但对很多毕业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并不容易,“高不成低不就”让很多人陷入求职困境。 林怡宁福师大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在11月20日的专场招聘会上,虽然有多家企业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因为薪酬过低目前仍没就业。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她希望找一份外企工作,心理价位在4000元左右,但寻找无果,最后只能调整思路,向一家本地企业投了简历,应聘行政文员,是否录取还需要等通知。林怡宁坦言,在没毕业前曾到本地一家外语机构担任培训老师,但对方给出的两千多的工资实在太低,“连生活成本都不够,最后只干了一段时间就辞职了。” 对于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的一些想法,市公务员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统筹谋划,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然而作为毕业生,也有一个直面现实的问题。就业观务实,也不只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无奈之法和权宜之计,其实,务实的就业观,能让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上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家长以及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切忌过于挑剔,真正投身到一份工作后,从中学习到的技能可能比课堂或书本要多,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好处,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也便于今后找寻更好的岗位,大学生应避免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只有眼界放宽,就业路就在脚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