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教辅书市场
【发布日期:2013-09-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依】
新学期开学后,关于教辅书的话题再次被人热议,在我市一知名论坛上,一家长质疑老师推介教辅书的贴子引来近7000次的围观,130多次的跟贴回复。近段时间,记者就我市的教辅市场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后发现,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辅材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校指定、老师推荐、家长购买。而指定材料题型老套不灵活;老师明是推荐,暗是推销;家长盲目购买,增加负担等问题成了我市教辅市场的三大“顽症”。
开学后,教辅书热销
9月7日,开学第一周,记者在市新华书店的中小学教辅区看到,这里挤满了手拿各种手抄版、印刷版、短信版书单的家长,除年轻的家长外,不少爷爷奶奶也加入搜书队伍。一页六行拼音簿、人教版练习题、学校所在区统一印制的作业本……年近七旬的林益芳奶奶一早就来到书店,拿着书单为今年上初一的孙女选购教辅书,“孙女升入初一,老师给了一张清单要求开学一周内买齐所需的教辅书。”7本推荐书目最终她只买到2本。书店工作人员解释,有些书仍未到货,另外一些书书店没有货源。“就我的了解,大多数小学生会买两三本教辅资料,而初、高中的学生一般会买五至七本。”教辅区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售价为2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中学生每个开学季花在教辅资料上的钱超过百元。 孩子在市某小学上三年级的家长吴女士开学后也为教辅书头疼不已,因为老师推荐购买的辅导材料在大书店竟然都买不到。经别的家长提醒,才知道要到学校附近一指定小店购买才有。可等吴女士去买时却被告知指定的教辅书已经卖完了,要买得先定货,等凑到一定的人数后再进货。因为买不到指定的书孩子甚至不敢去学校,“因为老师会布置那里面的作业,没有书就完不成作业。”对此,吴女士十分气愤,认为老师“别有用心”。和吴女士同样遭遇的家长可不少,一些家长为了在第一时间买到老师指定的“材料”,甚至还没开学就给一些小店打招呼甚至提前放定金,保证第一手货源。 对于“老师推荐,家长购买”的形式,很多家长对此颇有意见,认为既然是指定且必要的教辅书,那就应该由学校统一定制,不要让家长每人跑一趟,劳民伤财。对此,一位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实行的‘一费制’是一条‘高压线’,学校除了收取明文规定的费用外,再不敢收取其它费用了”。据老师们介绍,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辅书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要统一才行,只有这样,老师在授课时才能得到统一,学生才能得到同步教育,否则,几个学生不买可能会拖整个班级的后腿”,一位班主任老师说。
老师推荐,暗藏“潜规则”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或老师推销教辅材料,但在执行中还是遭遇很多“潜规则”。 新学期开学后,市区内很多小学生家长最忙的事莫过于到指定店里抢购老师推荐的教辅书,不少家长无奈地表示:“老师说是推荐,可往往都指定校门口某一家店购买,有的店还特意盖章让老师验证其‘正宗来源’,这样子教辅材料不用‘强行推销’,我们都成了‘被自愿’。”9月11日中午放学时间,很多家长拿到老师推荐或“暗示”的书单后赶忙进行抢购,记者在市区某小学校门周边一小店看到,因为生意火爆,店主两次卖断货,又紧急从别家书店调书,可调来的数量有限,不一会儿就被抢光了。因为没有及时买到老师指定的辅导书,一年级学生黄怡委屈地哭了起来,心疼的妈妈一边安慰她一边央求店主无论如何帮忙找一本。 据了解,当前我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学校让学生统一订购教辅材料,然而这并未禁止教辅材料转入“暗战”。林先生的儿子是某重点小学六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老师只需把书目“推荐”给家长,暗示某家书店有售,家长就会自觉自愿购买。上学期老师推荐了两种教辅书,而且每天都要布置其中的一部分作业,如果不买,学生就完不成当天的作业。 “新学期开学后,和往年一样,不少课任老师把书单布置下来让家长选购,虽然老师只是推荐,买不买家长说了算,但为了孩子,我们当家长的不可能不买。但推荐也分两种情况,有的老师是精心帮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教辅书,出发点确实是为学生好,但有的老师从个人利益出发,推荐就变成推销,家长只能哑巴吃黄莲。”八年级学生家长陈颖客观地分析说。 对此,市内一小学老师说:“除非个别老师有违背职业道德向学生推销外,多数老师是善意的,因为老师也有苦衷。按照规定学校不能统一给学生购买教辅书,但光教材这几本书对学生来说确实不够用,学生自己去买教辅书又不知道哪种好,老师们也是出于好意,这才给学生列了书单。”
教辅乱象:家长“推波助澜”
除了学校指定和老师推荐的教辅材料外,家长自行为孩子购买课外辅导书也成了催生教辅乱象的一个源泉。 上周末,记者在文献路新华书店和高楼文教书店看到,尽管已经开学半个多月,但书店内中小学辅导书销售区的人气还是十分火爆,书架和展位上摆满了各种版本的教辅材料。课课练、一课一练、同步练、闯关训练……相似的书名让不少前来为孩子选购教辅书的家长深感迷茫:“怎么都是奥赛名师主理,黄冈状元秘籍,这么多书看起来都一样,到底哪一种最好,最适合孩子?”在新华书店教辅区,记者遇到了正在给儿子挑选教辅书的林女士,翻看了半天,她仍然没有挑选到合适的书:“我看这儿的书包装、内容、编者很多都类似,挑了这么久,看得我眼睛都要花了。”不过,与林女士的无奈相比,有的家长也表现得颇为“淡定”。在七年级销售区域,已经为女儿挑选了满满一购物篮教辅书的冯女士道出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现在教辅市场太乱了,很多是滥竽充数,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来之前我咨询了孩子的老师,而且还上网查了点资料,列出了书名目录,所以今天挑选时比较得心应手。要不然,这么多教辅书,还真不知道买哪本。” 据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开学前后两周是教辅材料销售的高峰期,销售额会比平时增加一至两成。“除了老师指定的外,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教辅书时,普遍没什么经验。有的家长买书就是因为书的包装精美或是看中了书皮上的宣传语,实际作用大家并不关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教辅材料的包装确实很精美,同时,印刷在封皮上的“十年畅销”、“新课标”、“每科100分”等宣传语更是相当的诱人。但是翻看书中内容却发现,几乎全部是习题汇总,差异不大。为此,一些有责任心的老师会在家长会上提醒家长,一般学校会给孩子安排相应的教辅材料,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加餐”,即使真有需要,家长可以请老师帮忙推荐一些辅导书,如果买到手的书不适合,不仅没有帮到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负担。 对于给孩子自行添购教辅书的行为,某重点小学老师坦言,现在一些指定分发给学生的辅导书有的内容、题型不够新颖,缺乏创意,学生不感兴趣,有的所选材料陈旧,编者的思维也不够开放,比不上国内一些 “名师”编写的灵活,学生们并不看好,往往抱怨辅导书没创意,所以很多家长只好给孩子另外“补充营养”。
教育部门:教辅材料按目录征订 学生自愿购买
近年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乱象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仅引起各级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22日,省教育厅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进校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工作再次下发通知,强调除各设区市教育局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印发任何教辅材料的征(预)订单。《征订目录》以外的其他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征订,不得提供代购服务。从2014年春季起,各设区市教育局将于每年10月和3月前,负责编制本地区春秋两季的《中小学进校教辅材料征订目录》及“代购申请单”,进校教辅材料的征订要严格执行学生自愿的原则。 根据规定,进校教辅材料征订实行校长负责制,若学生自愿购买本设区市选用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由学校根据“代购申请单”组织统一代购,做好服务工作,但不得从中牟利。学校每个学期使用的进校教辅材料书目、数量、价格、出版社等信息必须在校内张榜公布,作为学校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经群众举报和检查中发现的搭售目录外、强制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等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 此外,国家教育部也是三令五申规范教辅市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教辅材料编写人员和被评议的教辅材料出版人员不得参加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筑牢防疟健康屏障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