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 教育
高分复读 博个无怨无悔
【发布日期:2013-08-19】 【来源:】 【阅读:414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这是一群特殊的“落榜者”,他们本来也可以走进大学校园,但是因为考分和自己的理想存在一定差距,他们选择了复读,希望再一次拼搏能够达到他们期望的目标。
    和往年一样,每年高招成绩一公布,一些学校的复读班招生启事就纷纷登场,而最受复读班青睐的还是一些本科线上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市内一所学校的招生启事上就明确写着:理工类、文史类本一线以上的考生补习费0元,以此类推,该线下到规定线上的考生复读收费在1000元—10000元不等。而在一些重点中学,给复读班定制的“门槛”特别高,以至能进去插班复读的几乎全是高分考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重点院校线上的考生。
    对于高分考生,十年寒窗,一朝题名,本应是天遂人意心欢畅的大好结局,而今,他们却放弃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录取机会,收拾行囊选择复读。近段时间,记者陆续采访了几位高分复读生,对于为什么选择复读,答案几乎一样,那就是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名校。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读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除了有“理想”的成分外,更多的则是迫于巨大的就业压力。

    陈一敏(理科,591分,超一本线80分):我要复读的决定在家里算是翻了天,妈妈因此和我翻脸甚至威胁不认我这个儿子,他们认为超过本一线80分,除清华北大一线院校外,其余本科院校随我挑,再复读一年,说不定成绩还不如现在。因为爷爷奶奶在厦门,家里人也一直希望我上厦大,我爸爸甚至连志愿专业都帮我选好了,可我却不甘心,高二暑假去了一趟清华大学,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随意和你打招呼的老外朋友,还有参观校史展览馆时给我的震撼,这一切都符合我对大学的定义,太妙了。当时我就下定决心,非它不上。加上现在的就业难,每年都毕业几百万的大学生,没有一定学历水准的找到好工作太难了,与其以后一辈子为心仪的工作奔波,不如再拼一年。
    我是8月初才到校报复读班的,之前有好几个学校打来电话邀请我,有一所民办校还许诺考上清华要给我一笔数额不小的奖学金,但我还是选择本校,这里的老师和学习环境都是一流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原来的班主任给我们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他的学生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考上其他一般院校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回来看他,都说现在学习好紧张,将来一定要出国留学,考研考博,继续深造。而其他院校的学生,却觉得大学生活很轻松,忙着把以前失去的时光给玩回来,只盼着毕业后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他说,有时候,大学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学生理想目标的不同。我相信通过一年努力,争取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这对一生都会有影响和帮助。

    林晨曦(理科,502分,超本一线1分):我的成绩刚好超过本一线1分,这意味着理想中的本一院校我基本上上不了,平时我的成绩上本一应该没问题,因为高考前高烧影响发挥,成绩考得不理想,我也不甘心读本二,所以决定复读,我复读的另一个原因缘于姐姐找工作的经历,因为她毕业于一所普通的本二大学,虽然在学校很优秀,英语过六级还入了党,但去年毕业后,在福州、厦门两地四处找工作,结局就是理想的工作不找她,找的工作都不理想,原因只有一个,她所在的大学名头叫不响,知名企业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都很高。现在她在福州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经常加班月薪却只有3000元左右。而我的表哥,今年6月份刚从浙江大学毕业就已经收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录取通知,现在月薪近万,待遇真是天壤之别。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第一目标,中科大、复旦、武大、浙大第二目标。成绩公布后,我很失望,这成绩是上不了我理想中的大学,复读是我唯一的出路,虽然有些破釜沉舟,父母、老师也不理解,但我还是愿意再博一年,博个无怨无悔。
     7月中旬来到这个复读班后,对于本一线上的考生学校没收补习费,并安排了一间较好的宿舍给我们,虽然还没正式上课,但老师们都很重视。8月份,陆续有同学准备启程上大学,邀请聚会,我除了见过几个要好的同学外,已经足不出户。看到昔日同学一个个奔向大学,我却重返高三时紧张无奈的生活,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但我并不后悔,也相信自己能过好高四生活。

    吴心怡(理科,556分,超本一线55分):刚知道分数时,我心里很矛盾,这个成绩不算差了,但我不满意。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是华东理工大学,这成绩肯定上不了。可选择复读心里还是没底,上大学就意味着和以往的苦日子作别。而要重温高三时的日子,我心里直打退堂鼓。但我在学校当老师的老爸却鼓励我复读,说我有潜力,平时模拟成绩都在600分上下,只是今年高考没发挥好,现在只要多付出一年的艰辛,肯定能考上理想中的学校。
    7月初,我就开始了高四生活,刚开始几天真是不习惯,周围全是陌生的同学,有的是来了又走了,可能是受不了高四生的压抑选择上大学去了。我所在的班级,很多是上本科线的复读生,有的是因为没有考出平时的实力来,不甘心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有的纯粹就奔着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而复读的。所以,每个人都很用功,都憋着一口气。上夜自习的时候,教室里真是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想不用功都不行。
    这里的寄宿生活很严格,早上必须6点多起床,晚上10点硬性规定必须熄灯睡觉。刚开始我也很着急,既然时间这么紧,为什么不让我们多用功些呢?但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后,每天保证了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反而学习起来头脑特别清醒。回想高三时,我经常通宵熬夜,结果白天精神不好,有一次走着路竟然睡着了。后来连续熬夜十天,就进了医院。
    我很想对明年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说,你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将来想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搞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希望他们能少花这一年时间。

    林慧琴(文科,503分,差本一线10分):我的成绩离本一差10分,当然,即使刚好上了本一线,学校也没得挑,只有上本二校,那我可以自由选择,可这都不是我的理想。高三时我的成绩一直在偏上的区域徘徊。因为学校是重点校,因此觉得自己考一个一本的学校还是可以的,所以我不像别人那么努力,每天都过着轻松的生活。高考前两个月,最疼我的爷爷意外去世,我的心情受到极大影响,每次回家都看到奶奶悲伤的哭,我也因此开始经常失眠,高考两天也是浑浑噩噩,成绩出来后,和我估分的差不多,所以没有预想的那么痛苦,只有父母和老师很失望。我是7月底报了复读班,还是在本校,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我可以安心复读,不必因为陌生而心情难过。
    我已经想过高四的生活,和高三时一样,单调并且乏味而且压力更甚。复读生活刚刚开始,我也渐渐发掘出不少复读生的快乐。虽然一天中在寝室的时间不长,但我和室友总是能开着玩笑,讲着趣事,互相鼓劲,挺好的。

    谢远帆(文科,556分,超本一线43分):今年高考,虽然成绩超了本一43分,但和我平时的成绩还是有差距,按我理想的大学目标,我再次“落榜”了。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由于前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加上我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和厌倦,我的情绪变得非常糟糕。我无心学习,内心充满了烦躁。在这样紧张重要的时刻,我暂时放下学习,向班主任请假回家调整心态。在家的那几天,妈妈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陪我逛街买衣服,我还换了新发型,其间妈妈还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为我排忧解难。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心态也趋于平和,但等我调整好准备冲刺时,高考已经迫在眉睫,复习结果不尽人意。虽然上了本一线,但和我预期的大学差太远了,仅厦大今年文科的投档线就达到589分,不甘心上一个普通本科学校,我便选择了复读。
    为了避开熟悉的同学和老师,我选择了现在的这个学校。刚开始复读我就挨了当头一棒。重拾那些熟悉的教材,我竟然无从下手,仿佛每个字每句话都看过百遍,倒背如流,可又哪儿都没学透的感觉,非常痛苦。为此,高复班的老师找我连续谈了三次话,开导我鼓励我。
    复读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要完成它。也许这一年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不勇敢面对就永远越不过去。

    陈永忠(高三教师):让我给高分复读考生提建议似乎有点难,个体不一样,面临的情况和选择自然也不一样。我认为之所以出现高分复读现象,主要是有些学生不满足到一般高校学习,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上名牌大学。这些年大学一直扩招,现在孩子上大学比原来容易多了,上个普通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较难。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拿到含金量较高的毕业证书,以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适合复读,一旦复读一定要注意四大问题,一是要在学习方面,应注意要求复读学校能提供“个别教育”,能经常得到单独的专门辅导,而不是单一的“大班授课”。二是要明确自身定位,一般成绩在北大清华录取线50分以内的,冲击北大清华的成功率会比较高;在重点线下80分,来年上重点线的机会也比较大。但应注意在已有基础上实现“锦上添花”效果,首当其冲的是要保持自信心和乐观心态。三要在课堂之外,应注意与来自名校的优秀大学生直接交流,不仅直接请教学习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激励自己学习的勇气。四是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复读期间能否有效排除外界干扰,全力以赴备战高考是取胜的必要条件。另外在心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调试,避免无谓的焦虑和紧张,以确保自己的成绩稳定。而那些反复复读的学生,成绩上升潜力不大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没有良好心态及缺乏意志力的学生最好不要复读。
   

    采访后记:此次采访颇为费劲,多数复读生不愿面对陌生人坦诚他们的故事,更不愿面对镜头。他们原本是成功的,可因为高远的目标和现实有所差距,他们选择了复读,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圆梦之路。一年的时间,对于善于把握自己的人来说,付出一年或许会收获一生,而对于那些困于高四压力在忧思中徘徊不前的人来说,一年的复读将是漫长而难过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