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开始,我省高招各批次志愿填报开始,“平行志愿风险如何防控?”、“搭线考生如何正确填报志愿”、“分数第一还是志愿优先”、“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考生及家长,为此,高考成绩公布后,清华、北大等不少重点高校的招生组进驻我市,指导有意向的考生正确填报志愿,莆一中等重点中学也邀请专业人士指导考生及家长有效规避风险,选好专业和志愿。根据专家的介绍,晚报记者整理了志愿填报“五项注意”,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注意一: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根据规定,2013年高招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分别按投档分(总分加固定照顾项目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投档分相同时则按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以此确定出每一个考生在其群体中的位次。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按照规定,考生投档规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换句话说,投档时,会按考生投档分的高低排顺序,然后先依次检索高分考生填报的A、B、C、D等若干个“平行志愿”,看是否符合出档的要求。如果考生符合A栏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会投档到A栏志愿学校;如果不符合A栏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随即检索其B栏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该考生被投档或确认因志愿填报不当等原因不能被投档。 举例说,如果一考生是540分第三志愿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另一考生是530分第一志愿报考福建师范大学,这种情况下,谁会被优先录取。按照录取规定,540分的考生有优先权,如果他的分数达到了福建师大的出档线,即便他是第三志愿,则会比王同学更有优先权。
注意二: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机会
据了解,在平行志愿模式下,本科一批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4个(A、B、C、D)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目。本科二批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6个(A、B、C、D、E、F)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目。 相比梯度志愿,平行志愿最大的好处就是分数优先,考生可以有多个选择,提高了志愿的满足率。如果考生平行志愿中第一个志愿没有满足,则会将后面一个志愿当成第一志愿来投档。如果考生的平行志愿中的一个被满足,则自动停止匹配,进行下一个考生的投档。在平行志愿填报时,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形成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配置的顺序。 不过,这种录取模式下,考生尤其要注意慎重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因为这种投档模式下,如果考生被某所院校调档了,可是没有达到专业分数,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被院校退档。这个时候,考生只能等到征求志愿时才有机会继续参与录取。往年有部分考生,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征求志愿也没有被录取,最终落档到下一个批次。
注意三:线下考生把握降分机会
不少考生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几个志愿可以随便填,只要考分高,肯定能够被录取到分数线高的学校。还有考生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行录取”,只要自己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或者6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有可能会被这些平行志愿院校同时录取,然后自己再挑选其中的一个。还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分数高就可以报考任何学校,肯定会被录取,不会落榜。其实,这样的看法都是错误的。除非是在一档多投的模式下,考生才有可能慢慢挑。 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本科批次征求志愿录取后,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经批准可在征求志愿栏有填报该院校志愿的考生中,在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高职(专科)批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线上生源不足的专业,经批准可在有填报该院校常规志愿的考生中,在线下20分(其中省内民办院校在线下5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由学校择优录取;征求志愿录取时,省内院校(除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公办高职院校外)生源不足的专业,经批准可在线下8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由学校择优录取。 因此,线下的考生其实也可以报考,把握好降分机会,还是有希望被录取。 同时,今年的高招细则还规定,平行志愿填报在闽高校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草业科学等本科专业,以及园艺、园艺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林业技术、森林资源保护等专科专业的考生,在该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不含征求志愿投档录取)时,享有在文考总分上加10分的照顾政策。考生可留意,以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注意四:志愿选择四步走
第一步:转换分数、缩小目标,挑选“目标高校群”。将今年的高考分数转换成去年的分数,录取平均分比这个分数高或低5分左右的学校作为目标高校群,再从去年或前几年的“分层统计”中找出这些学校,作为平行志愿的备选学校。转换分数时特别关注“本科批次调整”带来的影响,过去曾出现倒挂错误:不是将今年的超线分“瘦身”(减法),而是“肥身”(加法),以致低分高报而落取,切勿再错。 第二步:挑选各平行志愿的备选院校。有了目标高校群,再根据“冲-稳-保-垫”的原则,在目标高校群中选出录取平均分高、中、低的院校各2--3所作为A、B、C平行志愿的备选院校,D志愿再放低些。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个表格、做成方案。 第三步:挑选专业。主要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同时考虑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家庭状况等挑选专业。如果选择的专业要好些,高校录取平均分应低些;如果选择的高校要好些(含地域、品牌等),专业就不能太热;如果希望高校和专业都要好些,录取平均分就应低些。关于各高校各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可参考《福建省普通高考平行志愿解读与填报指导》中各年份在闽招生高校分专业最高分、平均分、超线分数、位次统计分析”。以上挑大学选专业的过程,都不能离开招生计划本。 第四步:检验。除了检查填报规范外,重点检查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做到学校之间、专业之间均要有梯度。为此、平行志愿学校在地域上应兼顾我国东南西北中,兼顾我省八闽九地市;在学校品牌上还应兼顾知名和不知名;专业上也应冷热搭配,防止一校内的几个专业都是相近的热门专业。还应检查专业愿否调剂。
注意五:准确定位,避免跟风
志愿未正式填报前,考生可以着手预选学校,看看哪几所高校和哪几个专业更适合自己。“填报院校、专业志愿时,考生应适当拉开档次。”招生组老师认为,往年,有部分成绩中等的考生倾向选择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同时还盯着热门专业不放,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并不可取。 “预选学校后,考生要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招生组老师建议,考生应及时上网查阅这些学校的招生章程,关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拟报考学校的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自身能不能“吃得消”,拟报考院校的专业是否设置专业级差,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无特殊要求等。 最后,在正式提交志愿表前,部分考生会遇到这样的“难题”:自己的成绩只比某个批次的省定线高出2分至3分,这时到底该怎么报志愿? 举例来说,某位考生的成绩只高出本一线2~3分,如果考生为了保险低调选择志愿,则视为求稳;反之,如果抱着去不了本一院校就去本二院校的想法来填志愿,则视为冒险。“究竟是‘求稳’还是‘冒险’因人而异。”招生组老师认为,在圈定目标院校、专业后,填报志愿前的“功课”可以再做细点。比如,提交志愿表前可以先打草稿,避免正式填报相应批次的志愿时乱了“分寸”。
相关数据:
今年我省招生计划总数为240054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233398人、高职单考招生计划6656人。本科层次招生计划129697人,专科层次招生计划110357人,本专科计划比为54∶46。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文史类78020人、理工类137026人、艺术类16045人、体育类2307人。 今年全国“211工程”(含“985工程”)院校在我省招生计划为13899人,占本科招生计划的11%,占本科一批招生计划的36%;“985工程”院校招生计划为5110人,占本科招生计划的4%,占本科一批招生计划的13%。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共报名266309人,其中普通高考报名247412人、高职单考类报名18897人,普通高考考生中,文史类80772人、理工类140336人、艺术类20276人、体育类602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