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无论我在不在,我的爱都在这里,莆田,我的家……”这是今年刚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准大学生吴涵宇的QQ签名。 关于理想的大学,每个人在上大学之初都曾有过很多美好的设想:那就是在夏日午后,会有人斜倚着窗口弹着吉他唱歌,会给人留出思想和发呆的时间和空间,会使人在充足的闲暇时光之后拔足奔跑……一句话,大学应该是一个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地方。 8月中旬后,2012年高校新生开始陆续起程,向理想进发,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他们又将有怎样的期待和希望。让我们来听听准大学生们的心声。
准大学生1: 林帅(理科,665分,上海交通大学) 是否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大学梦? 有这个梦,是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邻居一大哥考上大学,摆酒请全村人一起庆贺,那份荣耀让我把考上大学当作一个梦想,上大学也有了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我觉得大学是一个神圣又遥远的殿堂。我什么时候才可以跨入? 到了高中,我才惊觉大学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必须加倍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被人认为紧张的高三就这样在我的期盼中来了,我却反而放松了,没有压力。看看同学们用尽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去奋斗,而我的高三是那么的轻松自如,没有紧迫感,让人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尽力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该学的,该做的一一做好,不让老师操心,不拖班级后腿,成绩倒也不差。整个高三让我改变了不少,让我变得内向了,多愁善感了,也成熟了不少。听着学弟学妹在唱生日歌,也会引起我无限的伤感,那份幼稚的心,那种时代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变长大了许多,因为我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学生的称号。 准备去报到的日子,我没有先前的那份喜悦,也没有预期中的那份激动,我只是很平静地拖着行李,带着我的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威严而神圣的校门让我很欣慰,想到以后我就可以在它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大学自由自在的生活,感觉还是很好的! 对于能进入上海交大,我总觉得很幸运,也许很多人付出比我还要多很多的努力,但是他们没有我这样好的机遇,我确信自己是幸运的。可是刚接受我是个大学生这个事实,的确让我迷惘,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怎样过,脑袋里似乎没有答案。但我还是会让这四年变得充实,努力去学更多的东西。 上大学了,真好,心中的梦也变成了现实,我期待未来的精彩。
准大学生2: 吴涵宇(理科,671分,中国科技大学) 8月14日入校报到的那一天,清晨我便早早起来,收拾停当,在定点处挤上校车,车上挤满了一张张陌生的脸。车厢内的行李箱和大家脸上梦想的憧憬表情告诉我:他们,也是和我一样的大一新生。 我激动得有些热泪盈眶,爸爸妈妈都笑话我,那是因为这一天是我等待已久的一天,十几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天,我是带着无限的好奇和憧憬投入中科大的怀抱。 就这样,这辆载着大一新生的“梦想号街车”,缓缓而行。约半个多小时,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报名处已经排满了学生,我紧张的四处张望,似乎想一下子就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印入脑海,意气风发的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进校时的感受,原来,他们也和我一样,对大学的憧憬是如此美好而真实。 跨进寝室的门,有一位室友已经在了,他张罗着属于自己的那张小床,动作好娴熟。他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让人感觉很温暖,印象最深的是,当我收拾完毕准备休息时,另一个室友来了,他是西部的,一进门,就用很浓重的口音跟大家自我介绍,我捂住嘴想笑,但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与友好,我忍住笑和他寒暄。 收拾安顿好一切后,已经到了下午5点多,我们都饿了,于是我们一干人在学校食堂随便吃了顿饭,还分享了各自的土特产,就算是宿舍里的第一次聚会了。 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加入自己心仪的社团,想从高中的月月考、周周考的日子中走出来,尽快实现从积累知识到提升能力的转变。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准大学生3: 张雅妮(文科,610分,华东师范大学) 16日,我带着家人的担心和牵挂、同学好友的不舍、师兄师姐的等待…搭上前往大学的列车了,本以为会很兴奋,但事实上心里却是五味杂陈的,有兴奋,必竟即将跨入大学生的门褴,也有期待,期待陌生的校园,即将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全新的生活……也有不舍,不舍那温暖的港湾——家;不舍同窗好友,忘不了曾经与他们共同备战高考,忘不了曾经与他们同台竞技,忘不了曾经与他们嬉戏校园,忘不了与他们一切一切……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该别的还是不能永聚,但愿大家一路走好! 进入大学校门,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大学校园的一切应该是新鲜的。想像中的大学生活应该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熟悉的叮咛与嘱咐,做什么事都得自己来。丰富多彩是我对大学生活最深的期待,与高中生活相比,我觉得大学应该是快乐的天堂。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团体,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活动,所以说大学生活应该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 对于未来,我自己并没有过多的规划,但爸爸妈妈已经为我列了诸多的计划,第一条便是从大一开始准备一些等级考试,比如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一些资格证的考试,他们认为越早拿到证书越好。因为到了大三和大四就要忙着毕业实习和找工作,很难集中精力再参加等级考试,所以,在大学里要提前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多留一些路。
给准大学生几点建议 从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走出来,面对即将开始的全新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该如何提前规划?不少准大学生们感到有些茫然。日前,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即将大三、大四的优秀大学生,请他们把自己读大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传授给未来的准大学生们。
学会自学 建议人:吴嘉伟(北京大学三年级) 刚上大一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为了迎接高考,学累了,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该好好休息休息了。然而,如果不懂得珍惜时间,浪费了青春是很可惜的。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在大学里的课不像高中的课程那样排满的,有时可能半天或者一天都没有课程。有的同学刚进入大学,一时感到时间比较宽松,在没课上时就找不到事情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浪费掉了时间。刚上大学,应该学会在无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自学的方式有很多。大学图书馆是个很好的地方,书籍很丰富,几乎想要看的书都能够找到,可以多借阅一些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加入社团,多听讲座 建议人:方雪莹(厦门大学四年级) 进入大学,为了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目前,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多达几十个,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当然,加入社团也不宜太多,一般加入三四个就可以了。 大学里还常举办一些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对自己会有好处。特别是一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专家讲座,都是一些很前沿、很尖端、很先进的一些知识,也值得一听。
过好“心理关” 建议人:谢瑜(江西财经大学三年级) 步入大学校门,新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心理适应。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不仅要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诸如气候、风俗、饮食习惯等,还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竞争氛围等诸多新挑战。 由于文化背景和教学基础不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在学习能力和知识面方面也许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很多在高中很优秀的同学,步入大学后产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上的自卑感。而且,很多学子都是第一次住校,一部分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难免会不适应多人一室的集体生活。 气候环境、饮食风俗都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就要积极应对,同时要多跟室友沟通、交流,及早融入集体。自我调整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应对因学习能力、知识面的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