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 教育
招生大战 各显神通
【发布日期:2012-08-06】 【来源:】 【阅读:371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依】

    尽管根据市教育局规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各初中校招生报名工作统一在8月10日后进行,各小学、幼儿园招生报名工作统一在8月20日后进行,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划片区入学。但在暑假一开始甚至更早的五六月份,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招生问题就已成为家长口中热议的话题,从7月份开始,记者在我市一知名论坛中也看到,关于孩子升学入园的贴子比比皆是,一开贴就会引发众多人的共鸣,或抱怨入学难,或感叹人脉少,或分析招生制度的弊端……跟贴者众多。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我市今年对10所“身份不明”的学校进行了改制,不合格学校停止招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招生大战的激烈程度,给孩子找个好学校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成了这个夏天家长们最迫切的问题。

入学比考大学难

    在超市上班的陈建斌近几个月来一直为两个孩子的入学问题烦恼着,四处找人打听“内幕”,可结果都不尽人意。尽管自己的家和筱塘小学只有一墙之隔,也在此居住多年,但因为户口和规定的入户时间相差两个月面临无法入学的窘境。而4岁的儿子同样因为不是“原住民”无法通过报名入园,只能寄希望对外招生时的拿号排队。“想通过排队入园的希望几乎是零,名额几乎都被有关系的人拿走了,现在只能再找人看看有没有希望,大学录取率都超过80%了,入个园比考大学都难。”陈建斌十分无奈地对记者抱怨。
    在市实验小学附近开了一家小店的谢玲玲对入学难也是满腹苦衷,尽管名校就是家门口,自己全家人也在此经营居住了十来年,但8岁的儿子却只能呆在老家埭头上小学,去年,为了让孩子能进入城里的小学,谢玲玲也是费尽心思,人找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但最终还是没能踏入理想中的校门。送孩子回老家念书时,孩子不舍的眼泪让谢玲玲十分愧疚,也备觉心酸。
    “规定好像是9月1日前出生的满6周岁孩子能上小学,我们家孩子是9月底出生的,离规定的入学年龄差了一个月,据说因为今天采用电子档案,上小学要求足龄,正常途径我们估计是上不了,这两个月我一直在打听这事。”家长李女士替孩子觉得“亏”,“虽然知道有年龄限制,但三年前上幼儿园时要求没这么严格,哪知道三年后会这样,而且孩子也就差几天,再拖一年太大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报上片区内的名校,她来回跑了多趟,也找了熟人打听情况。和李女士家孩子相同的情况不少,由于前几年幼儿园对入园年龄卡得不是很严,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只要家长愿意,孩子入园基本上不会因为年龄问题被卡,造成三年后升小学时年龄不够的情况较多,上幼儿园时家长抱着侥幸心理,一旦遇到政策卡死,入学难问题就更加突出。

择校要拼爹 拼人脉

    按照规定,“幼升小”、“小升初”全部执行划片区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因此,家长想绝处缝生就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对策,这也导致每年的“升小、升初”的大战中,竞争都十分激烈,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可谓拼尽全力。中招择校虽也严格执行“三限”(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规定对“战场局势”产生了微妙影响,但为了让孩子能进一所好学校,家长们抛金钱、撒人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校长们,也为协调个中利害关系而大伤脑筋。
    为了把侄儿从乡下小学转入城里学校,从5月份开始,在媒体上班的小陈就开始四处奔波,能找的人、能利用的关系都一一撒网活动,多年未联系但和此事有所搭边的朋友、同学也重新联络,两个月后,一位颇有能耐的学弟帮他解决了此事,小陈形容此次择校是“一场看不见销烟的战争,是一场人脉和金钱的大战。”
    “现在一级达标校的择校费都在2万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成绩达到该校的择校分,你的志愿也报得刚好,那花上规定的择校费一般就没问题了。但如果你的分数不够,或者你的分数够了现在想改志愿,那花的钱就远远不止这个数。而小升初虽然取消择校费,但想进理想的学校不花钱不找关系也是不可能的。”一位家长向记者分析说。不过,即便是腰缠万贯,出手阔绰,也未必得偿如愿。某民办中学校长说:“学校招生名额毕竟有限,而愿意掏钱的人往往比招生名额还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得拼人脉,谁的关系更厚实,谁的孩子进好学校的可能就更大。
    如此折腾让一些家长苦不堪言,一个家长坦言,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或初升高都严格按笔试成绩录取,不走后门不看关系,像高考那样电脑排序录取,择校风就不会这么激烈。但现在小升初取消考试,本意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但却给家长带来压力。“其实不是所有择校的孩子都是有钱人家的,很多只是工薪阶层的孩子,家长省吃俭用甚至和亲友凑钱,无非是想让孩子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而已。”
    而在另一方面,今年5月份,城厢区南门学校举行全市公开选拔400名非普及区学生入校就读,一时间吸引了全市近万名小学毕业生报名,录取比例25:1,有些家长甚至凌晨就到校门外等待,排起的数百米“长龙”。而这场不收择校费只看成绩的公开选拔得到了众多农村家长的追捧,孩子不用“拼爹”“拼关系”就能进入名校的机会在进城就学难于上青天的境况下对农村孩子来说着实是一个福音。虽然考试涉嫌违规,但南门学校的做法还是受到多数人的赞同。

择校热让校方也为难

    择校不仅是家长的事,也是学校的事。一般6月份,小学还没毕业,中考还没开始,一些民办初中和重点中学就开始为网罗人才开始“暗战”,到各县区各中学寻找尖子生,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报自己的学校,对一些优秀学生,不但学杂费全免,还提供食宿便利和优厚的奖学金。更有甚者,一些中学不顾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老师暗自达成默契,建议或要求学生只能填报规定的学校,引起很多家长的不满。如此的“争生”大战一方面在考验学校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在考验教育部门的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校长在择校面前也在走钢丝。“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每年的招生数自然也有限,但很多家长找关系下成本,拿着领导的‘条子’上门或领导一个交待电话,你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有时报名人数是招生数的数倍,从学校的本意来讲,我们自然希望所招学生是凭能力和素质进来的。但有时也身不由已,只好削减一些优秀生,空一些名额应对‘条子生’,这是最让人头疼的。这么多领导,这么多关系,很难一碗水端平,得罪人是常事,但学校还是要考虑生源质量,太差的绝对不能要,这就要拒绝得巧妙。有笔试成绩好办一些,没笔试成绩那就得走‘钢丝’,实在没办法只能拖了。”一所中学校长坦言。
    据了解,每到6、7、8月招生高峰期,一些重点学校的校长就把手机设置转移到只有领导和同事、家人才知道的号码上,否则按他们的话说是“不用工作,只等着接电话和收条子了。”为了避免花太多的时间,一些校长不得不交待下属,只有经过他允许的人才能面见,否则一概婉拒,但这也不是办法,一些校长常常陷入人情关系网中无法自拔。

教育均衡发展 才能遏制择校热


 
    8月是招生入学的旺季,如何让孩子上名牌中学,名牌小学,甚至名牌幼儿园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
    国家规定,学生择校应按照户口所在片区就近入学。然而由于城市之中,各片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历史原因,导致各片区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这就导致了“名校效应”。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名校,认为这样就给孩子的前程加了一道保险。“名校效应”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规范招生,一方面,学生在选好学校,有的学生家长托关系找人缴纳择校费让孩子进名校;另一方面,学校在选好学生,不少重点中学为了保证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想尽办法挖优生资源,因学校名额有限,很多就近居住的学生就不能就近入学。
    记者认为,要保护义务教育的公平,保护大多数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除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的规范政策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均衡各区域的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在教育投入是时,不能一味倾斜好学校,要尽力扶持薄弱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尽力改变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一般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另外,地方政府应合理分配当地学校布局,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方便办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安全保障。
    可喜的是,今年5月份我市启动了“百校帮百校”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有232所学校参与此次活动。帮扶活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109所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对口帮扶123所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的薄弱学校,从而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差距。结对学校对口帮扶,每年互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同时每年互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以此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