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古人过清明
【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尚庆海】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一个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大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据《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已有敕令:“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假期延长到了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唐宪宗元和年间延长假期的“通知”更是延长至七天:“寒食通清明休假七日”,古人的“黄金周”就此拉开序幕。

  这么重要且历史悠久的一个节日,不少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妇孺皆知的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杜甫的《清明》:“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柳永的词《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垧。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从以上诗句中不难看出,古人清明时节除了扫墓祭奠先人外,还有许多的娱乐活动。

  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是连在一块的,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即天下禁火、只吃冷食。到清明就把新火给续上。古人是钻木取火,不同季节用不同的木材来钻,清明时节要换榆柳钻火,因此有了断旧火、取新火的意思。苏轼有诗曰:“且将新火试新茶。”古时某些地方还有清明淘井的风俗,而清明也是收茶的时令,所以水也是新的,茶也是新的。

  清明节祭祖,酒是必不可少的。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纸钱等贡品到墓地,将贡品摆在先人墓前。受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或压在坟头。壮年为坟墓培新土,再折几枝柳枝插在坟头,然后叩头祭拜,并将杯中酒洒地以敬先人。中午吃饭,饭桌上为先人留上座,在上座前面摆好酒菜,寓意让先人先饮酒进食,以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插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可锻炼体魄,又给假期增添了无限乐趣。

  古人的清明节扫墓娱乐两不误,在祭奠缅怀先人的同时,通过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即强健了体魄,又放松了心情,特别有益于身心健康。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