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三年(1)班 小记者 林少雯 中国有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千年的光辉。今天,我们也踏上了一场奇妙的造纸之旅,用双手触摸这穿越千年的智慧。 林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制作一张纸。我们兴奋不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所在的小组迅速分工,热火朝天地开始造纸。 首先,我盛了一盆清水,将细碎的树皮、麻头、破布等材料放入水中,用搅棒把它们捣成细腻、浓稠的纸浆。“咚咚” 的搅拌声中,絮状物渐渐化作雪色云团。接着,逸彤用勺子将浓稠的纸浆舀到网架上,纸浆顺着网架流淌。只见纸浆在涟漪中绽出冰花纹,宛如水中绽放的白梅。陈岚轻轻抖动网架,让纸浆均匀地铺开,多余的水分透过网架滴滴答答落下,仿佛是提前为我们的成功奏响的协奏曲。 “当心!” 陈佳的惊叫让时间仿佛凝固 —— 陈佳一不小心把胶水洒了上去,大家愣在原地,面面相觑。我忽然想起博物馆里蔡伦的画像,他是否也曾面对这般窘迫的状况?林老师在一旁看着,笑着提醒我们:“古籍记载‘重帘覆之’!” 我迅速领会:再铺一层纸浆,这样,晒干后上面就不会有一层硬邦邦的胶了。妍君会意地舀起一勺纸浆,陈佳小心翼翼地覆盖在上面,瑕疵竟化作隐约的山水纹。或许智慧的火种,正是在这般手忙脚乱中悄然传承。 最后,我们把纸浆拿出去晒。为了避免被同学们不小心碰到,小组成员手拉手,围在网架旁边,形成了一个 “保护圈”。直至网架上最后一丝水汽消散,我们轻手轻脚地将那张边缘微卷、带着自然褶皱的纸揭起,斑驳的日光穿透纸背,我仿佛窥见了纤维间沉睡千年的造纸密码。 “这就是文明最初的重量啊!” 林老师将纸托在掌心。此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的发明从来不是灵光一闪,而是无数双手在迷雾中接力,把困难揉碎,再造乾坤。 指导老师:林伊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