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草园
中考话题作文选登
【发布日期:2025-03-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叮咚的泉流,清脆的鸟鸣,沙沙的雨声……或许是亲友轻声的叮咛,或许是校园琅琅的书声,或许是舞台上激扬的乐曲,或许是影视中动情的话语……自然界、生活中、文艺作品里,总有一种声音铭刻在心灵的深处,给我们温暖与力量。请以“总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总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一种声音,似袅袅余音,萦绕耳畔,久久不散。于我而言,那种声音便是诗词的吟唱。它们带着铿锵悠扬的声调,超凡脱俗的情思,跨越千年的时光,在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小时候,诗词的声音是母亲温柔的诵读声。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窗前。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带着柔和的微笑,她轻声诵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如花似锦的公园中散步时,母亲会牵着我的手诵读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清脆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我便跟着母亲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读着诗。我虽然不太明白诗词的意思,但那于平仄格律中流淌出的优美韵律却让我陶醉其中,同时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喜爱诗词的种子,生根发芽、悄然滋长,温暖着我的世界。

  长大一些后,诗词的声音是老师耐心的讲解声。语文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古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着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我仿佛感受到庐山瀑布猛烈的水汽扑面而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老师讲述着杜甫的雄心壮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老师解读着李清照对于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让我的心中涌起对这位女性诗人的敬意。在老师的讲解声中,我倾听文人墨客的心声,领略诗词的魅力,对诗词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我开始自己背诵一些有名的诗句,仿佛与几千年前的诗人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对话。

  后来,诗词的声音是我自己的吟咏诵唱。我喜欢在闲暇时光,手捧一本古诗词集,静静地坐在窗前,一边看着窗外寂静的景色,一边诵读着那些经典的诗句,让思绪随着诗词吟唱的声音飘向远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闭上眼睛,刹那间,脑海中浮现出赤壁之战的烽火硝烟,那些英雄豪杰的身影在波涛中若隐若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仿佛和陶渊明一起,置身于宁静的田园,享受着那份闲适与自在。在吟诵诗词的过程中,我游走在历史文化的长廊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找到了心灵的共鸣与寄托。

  诗词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生命中,滋养着我的心灵。它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内心响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便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激励着我,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千年文化,融于诗词。诗词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盏闪亮的明灯,而那传承千年的诗词之声,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共同谱写的文化乐章。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对诗词的热爱,传承这伟大的文化成果。诗词的声音,仍不断萦绕在我的耳畔,萦绕在我的心中。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