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革命医者赤子心
——记莆田二中校友吴梦泽
【发布日期:2025-03-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高尚的品格,书写着壮丽的篇章。莆田二中(哲理)校友吴梦泽,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先辈。

  杏林薪火  赤子初心

        吴梦泽,1908 年诞生于涵江区新县镇。这片土地虽地处山区,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新县镇曾作为兴化县的新县城而闻名,宋代史学家郑樵在此处的夹漈草堂呕心沥血编纂《通史》巨著,“郑樵纪念馆”(即南峰书堂)静静矗立,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为后人提供了通古晓今的精神滋养。自幼,吴梦泽便沉浸在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后有幸踏入当时的名校莆田哲理中学,开启了他人生的转折之旅。

革命名医壮丽歌1.jpg

吴梦泽

  彼时,陈国柱作为革命的先驱,两次回到母校,带来诸多进步书籍与材料。吴梦泽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承载着新思想的读物,深受触动,于 1925 年 5 月毅然加入进步学生自发组织的 “同志互助会”,潜心学习马列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同年年底,陈国柱受中共中央委派回闽建党,以哲理中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在课堂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组织 “学术研讨会”“读书会” 等团体,为学生们提供《社会发展史》《国家与革命》等大量革命书籍,并引导学生集体阅读、讨论,让马克思主义与民主革命思想的火种在校园里熊熊燃烧。吴梦泽作为 “学术研究会” 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迅速成长为接受革命思想的先进分子。

  1926 年 2 月,在莆田城内仓后路 7 号,古树环绕、红墙巍峨的哲理钟楼二楼,陈国柱秘密吸收吴梦泽、陈天章等首批学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就此成为中共闽中第一个地方组织 —— 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员,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浪潮。吴梦泽利用假日与陈天章回乡,不辞辛劳地组织农会,点燃乡村革命的火焰。同年 6 月,他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莆田支部的一员。此后,他的革命足迹愈发坚实。10 月,奉派前往莆田广业山区发展党员,组建莆田第一批农村党支部 ——澳柄支部,组织农民进城,以磅礴之势迎接北伐军入莆。11 月,又与陈国柱奔赴广业区拓展农村党支部;12 月,进入莆田咸益女子中学发展女党员,助力建立该校党支部。当月,他出任中共莆田特区委委员、农运委员,肩负起更重的责任。1927 年 2 月,他发动夹漈村农民示威游行,抗议烟苗捐,为百姓发声;4 月,陈国柱外出请示工作,吴梦泽勇挑重担,接手主持特区委领导工作;6 月,与宋耀华、陈天章组成中共莆田临时县委。然而,革命之路荆棘丛生,他的秘密革命活动被地方当局察觉,遭受退学处理。但他并未气馁,一边刻苦学习中医,一边继续革命征程。9 月,与陈天章奔赴江口建立党支部,后又组建江口区委;12 月担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宣传委员兼中共莆田北路区委书记。1928 年 3 月,参与创建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为武装斗争注入力量;当年夏天,在江口多地发展党员、组建党支部,领导农民捣毁税局、路卡,还创办江口列宁小学,组织少年先锋队,为红军储备后备力量;8 月,出任闽中第一所红色学校 —— 东泉列宁小学教员,培育革命的希望之星。

  吴梦泽在革命途中屡遭磨难,高中未毕业就被迫退学,家庭也因此受到反动当局的残酷摧残,被勒款 370 元,濒临绝境。但他从未退缩,1929 年夏,省委陈明来莆视察,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委以他总指挥重任,组织涵江农民、学生利用 “太古号” 轮船上西方人殴打中国人且处理不公一事,掀起反帝反买办阶级反国民党军阀的斗争狂潮。陈天章率队勇扣太古轮,其他人分头捣毁宫下地方税局、宫口买办豆饼行,示威游行声势浩大,最终取得完胜,在全省引发强烈反响,赢得省委赞誉。10 月,他兼任中共莆田县委宣传委员会书记,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更多人投身斗争。同年冬至 1930 年春,按照省委指示,兼负福清特区工作,助力组建特支与农会组织。1930 年 8 月任中共莆田总行委委员,在闽中革命形势低迷之际,坚守阵地,砥砺奋进。

  烽火行医  仁心不渝

       1931 年春,病魔无情侵袭,吴梦泽重病缠身,前往江口东源寿安诊所医治。时任中共莆属(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多次探望,见他虚弱不堪,安排陈天章烈士的婶婶陈三妹悉心照料掩护。在此期间,寿安药房老中医钻研中医汤头歌诀的专注模样,勾起了他过往寻觅草药的回忆,激发了他对祖国中医药的浓厚兴趣。他虚心向老中医求教,汲取秘方灵药精华,深入研读古典医书,传承中华经典医术。病愈后,他毅然用家里供他考大学的钱盘下寿安药房,挽留老中医,拜访名医师,在实践中不断钻研。他一边为战友医伤治病,一边为群众诊治疑难重病,声名渐起于江口侨乡。这期间,他还肩负起照顾陈三妹母子长达 7 年的责任,同时每月向党组织缴纳党费,与党组织紧密相连,得到诸多的关怀。1938 年,应陈国柱来信相约北上抗日,却因联系中断遗憾错失机会,只得遵照上级方针隐蔽回家乡新县广宫,开设 “云山诊所” 继续掩护革命工作。1946 年至 1949 年 6 月,吴梦泽多次组织村民开展 “五抗” 斗争,反抗压迫。1948 年春,他参与筹建设在广宫乡的中共广业区委,经举荐进入区委工作。1949 年,为肃清混进闽中司令部特务的特别行动提供关键情报,为革命胜利保驾护航。经组织安排,成为广宫乡主要干部,积极组织农会与支前工作,历任乡农会主任、乡农代会主席、乡民兵副队长、乡治保主任等职,还进入闽中游击纵队司令部为林汝楠治病,发动村民为解放军带路,为新中国的诞生倾尽心力。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乡代表、县农会执委、县农代会代表,出席莆田县各界代表大会、福建省第一届农代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悬壶济世  德耀杏林

        新中国成立后,吴梦泽于1954 年调入福建省中医研究所(后改为中医药研究院),开启专攻医术之路,以吴云山之名行医治病。他带领科研小组,无惧严寒酷暑,穿梭于八闽大地的县级医院。一年到头,在福州的日子寥寥无几,与家人相聚的时光少得可怜,可他为了祖国医学发展,毫无怨言。他的科研课题常扎根于基层一线,始终重视临床实践。每次在门诊时,诊室里患者比肩接踵,即便中午十二点半过后,他仍耐心为每一位患者诊治。面对素不相识、求医心切的病人,他总是面带微笑,“望、闻、问、切” 一丝不苟,开好字迹清秀工整的药方后,还会贴心指导患者服药。

  有一次回老家,一位曾伤害他亲人的乡干部妻子前来求医,族内有人阻拦,他却坚定地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掺杂个人恩怨。” 最终将患者治愈。他对医术精益求精,热爱学习,当时老家条件艰苦,他夜晚便在昏暗煤油灯下研读医书至深夜,勤动笔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福建中医药》杂志社频频向他约稿,经常有他的论文刊载,科研成果斐然,1958 年秋季荣耀赴京出席全国性学术交流会。

  1982 年,吴梦泽已消瘦体弱,恶疾缠身两年,却应莆田县志办邀请,坚持修志从医两不误。不少同志劝他申办离休手续,他却知足常乐,笑着回应:“咱总不能是莆田人笑骂的‘老贾开双份’领双份工资啊!” 后因儿子残疾,市残联要求他补办离休手续,他才申报,1983 年 11 月获批,同年 12 月溘然长逝。                (郑邦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