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草园
寻找桑梓的味道
【发布日期:2024-11-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 六年级 黄晓晨】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途次莆田》

  我的故乡,是一座具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莆田。不细数那千年的遗韵,戏曲婉转,唇齿轻启;也不说道那独特的风俗,奇艺频现,红火热闹;单挑那繁多的特色小吃来叙,就颇觉琳琅满目、眼前一亮了。

  走过山岚人海,走过人间烟火,唯有莆田的美食能将一身的疲惫与愁思予以最妥帖的抚慰。

   驱车回到老家,外婆就赶忙张罗着给孩儿们置办美味饭菜。我静默于一旁,望着她熟稔地将珠蛎洗净,磕鸭蛋,“嚓嚓”地切着带着晨露的翠绿蒜苗,将金黄的蛋液、地瓜粉、滑溜的珠蛎、切碎的蒜苗一股脑地拌匀。然后起锅倒油,蛋液杂烩如急泻的飞瀑般横流而下,“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滋啦”一声后,外婆又拾掇起锅左右摇摆,让蒸桑拿的珠蛎顺势铺匀成一张标致的饼形,锅铲翻面,撒上盐粒,逐步成型的海蛎饼氤氲出淡淡的鲜香,勾得人馋虫欲出。

  掀盖关火,袅袅热气幽幽升起。执箸轻扯那新出炉的海蛎煎,香油隐隐冒出,软糯的蛎肉极易撕扯,如漾开的波纹一般自然地分离,猛咬一口,汗水如溢,鼻尖熏着那温存的热气,口中味蕾悄然绽放,先是酥脆可口、色泽诱人的外皮,再是细腻绵软的海蛎,夹杂着一丝海鲜的温润,配上蒜苗的甘美,如同含着一枚小暖炉,从口腔到胃,到被冬日冰封已久的全身。

  外婆倚在小板凳上,用纸巾拭着额间的细汗。红扑扑的双颊油光光的,带着亲切的笑颜,操着莆仙味儿浓郁的方言问我:“囡囡,好吃吗?要不要再夹一筷啊?”

  “够味儿,再来一张!外婆手艺真好!”我一面咀嚼着齿间的甜蜜,一边欣然应允。

  当晚,华灯初上之时,携同家人来到莆田的街头巷尾。放眼环顾,各色各样的小吃店“百花齐放”,顾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逛乏了,拐进一家店,母亲点了全家人一直以来的“心头爱”——卤面。

  听着厨房里煮面时的咕嘟声,仿佛是遥远的呓语。面端上来了,蛏干在面条间伏藏,肥硕的虾弓着身子,闪烁着金黄澄透的诱人色泽。鲜嫩脆爽的包菜安卧一隅,甜润爽口的精肉点缀映衬。真是一幅着色鲜艳的印象派的画,雅致脱俗,雅俗共赏。又起一筷,先品汤底——清冽而腥甜的花蛤汤,若缓缓淌过的泉,成为了凛冽冬日的暖流。手捂着发烫的碗沿,“嗦溜”着长面,嚼一把茴香豆,吮半口卤汤,“嘎嚓嘣”地大品芥蓝的清淡回甘,再抿上一口那味重香浓、色醉汤稠的底料,心中盛着对未来幸福长远日子的憧憬与福寿绵延的企盼,吃着桑梓的味道,生活的温暖与甜蜜便涌上心头,齿颊芬芳留来的余味醇浓绵远,那是血脉里的归属感,是莆田人对故乡深深眷恋与热爱的根源。

  漫步十里长街,花灯挂遍,黑夜如昼。端倪着玻璃窗内的家长里短,有的小孩儿初尝扁食滋味,小嘴儿咧开,胖小手望着那尾尾小银鱼翻腾,一旁的母亲低首抹去稚子滴落的汤汁;有的举着热乎的煎包,站在避风一处,痴望着车水马龙与人间烟火……咕嘟嘟的,又沸开了,鼻尖又萦绕着絮絮缕缕的香,是那兴化炒米粉,还是紫菜焖饭,抑或是莆仙豆丸呢?

  关于我的家乡——莆田,纸短情长,最喜爱、无可遗忘的,是舌尖上的乡愁。它是亲情的纯氧,祖辈对小辈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它是人间的烟火气,流露出闽南人生活的富足与希望;它是莆田人对“根”的执着追求,呈现的是“儿女”对故土深沉的爱。

  色平味美的莆田特色小吃,摊开来是每一位卜居在栋栋小楼之陬的人充实美好的生活,拢起来是这荔林姣好时光里最具美感的人间。

  指导老师:彭丽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