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二境,苦与乐。逢乐境,须谨己思苦,以劳动修缮己身;遇苦境,不悲求乐,借劳动养性自善。故云:苦乐自善,劳动修心。 古今中外,虽世海茫茫,但也存在不少励志伟人熠熠生辉于青史。或生于平凡,却不甘平凡,于苦境中自善;或处于伟大,却未甘心沉湎,于乐境中修己且欲达人。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说穷为苦境,富为乐境,那么除去这些外在物质的差异后,心中的富有与贫瘠将又何谈?方说另论: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乐皆可相通,劳动修己方为真乐! 乐境求真乐, 偷闲非善策,不妨劳动以自得。《格言联璧》中说:“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其言有二:一是生逢乐境,富贵一时便永远知足,其为真乐?二是于乐境中苟且寻欢,不思苦危,不食涩修性,将比苦境中的苦更甚。犹记南宋,一朝君臣偏隅南方,沉沦“西湖歌舞”,最后以“靖康之耻”钉柱于史册。 以古为镜,一国当常怀远虑, 心念近忧,不断奋斗以稳固国基,方可延至千秋万代。且思居里夫人一生将自己埋头于科学研究,尽管获得两次诺奖,成就斐然,但她仍坚持勤于探索,视金如土,淡泊一生,操练一生,此可谓真正“乐”者!一人当在乐境坚守自己,谨己修身,不懈劳苦,方创辉煌! 苦境锻苦心,吃苦是良途,不如劳动以自善。 范仲淹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苦境中,能自善者自乐。“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诚然如斯,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君可知,黄国平博士自小于苦境中求学不懈,物质的贫乏并未使他向命运屈服,而是驱使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那一封致谢,感动无数国人,更让我们收获苦境锻苦心的智慧启迪。“克勤于邦”,国家亦如此,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都当重视勤苦、奋斗,方能筑成强国。 生逢盛世,我们当饮水思源,接替前人的苦路,不忘苦心、初心,踔厉奋发。苦境以勤奋劳动一以贯之,生活也如甘霖降下般清甜;乐境中求苦,潜心修身为人生真乐,苦乐自善,劳动修心,人生必有为! 指导老师:林少红 |